是誰偷走我的專注力?:鍛鍊大腦、閱讀抄寫,中世紀僧侶如何抵抗分心的技巧

  • ISBN:

    9789570535570

  • 關鍵字:
  • 出版日期:2024-03-01

優惠價356元

定價: 450 元

數量:

新書優惠79折

立即購買
加入購物車
  • 內容簡介
  • 作者介紹
  • 目錄
  • 試閱
  • 推薦序文
  • 譯者簡介

◤分心不只是現代人的通病,只要是人就會分心!◢

在3C爆炸的時代,你會因為資訊過多而困擾嗎?
你會因為動不動想查看訊息而無法專注嗎?
你曾懊惱為什麼容易分心嗎?
你曾吶喊為什麼一想專心,大腦就當機嗎?
你可能以為是被資訊轟炸帶來的後遺症,因為需關注的事物太多,但還沒真正徹頭徹尾了解一項事物的核心,焦點又迅速地轉移……
你對這種情況感到沮喪嗎?甚至想隱居山林重新找回最純粹的自己嗎?
作者潔咪.克雷納透過挖掘中世紀僧侶的史料告訴讀者,早在科技發展前,分心的現象就存在了!

都是惡魔惹的禍?!
當我該認真工作時,卻回憶著聚會和談天;
當你該專注閱讀時,卻滿心想洗澡和睡覺;
當他該全身心面對上帝時,卻幻想美食和性愛……
中世紀僧侶的分心狀況,比我們想像得還要多!

生活在中世紀的僧侶也無法抵擋分心,但偏偏專注是他們一生的課題!中世紀僧侶遠離塵囂,隱居在修道院、山洞,甚至墳墓裡,可是他們的思緒仍經常飄走,無法全神與上帝連結,分心是僧侶最大的人生挑戰。他們唯有直視問題的癥結點,轉化為改變生活的動能
本書以詼諧、有趣的小故事說明僧侶如何與無所不在的「分心魔鬼」抗爭,他們控制睡眠、清淡飲食、安排每天行事曆、設計閱讀技巧,進而鍛鍊大腦與心智等,在在與21世紀的人所面臨的問題相似。作者透過史料和心理學探索,中世紀僧侶告訴我們如何找回專注力。

◆專注力法則

1.二十一世紀的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發現,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種非反射性的任務。大腦只能在不同的任務和網絡之間來回切換,很快就會開始表現欠佳。在僧侶看來,如果沒有切斷這些所有潛在的「東西」,你就無法真正專注。
2.俗世──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俗世令人分心的各種事物──不管在哪裡都找得到你。專注力可能因為集體行動而受益,也可能因為其他人的存在而動搖。
3.今天,我們通常認為視覺是最有可能使我們分心的感知,但在古代晚期和中世紀初期的修道院認為,言談比視覺更令人分心。
4.身體會制約一個人的經驗、感知與觀點,反過來,非生理的活動也會形塑身體。身體不僅是一面鏡子,也是性靈健康的工具。僧侶希望訓練自己的身體,以幫助心智,但是他們也希望訓練自己的心智,以幫助身體,進而又能幫到心智。
5.一個人的腦袋總是不斷翻攪各種思緒,因此倒不如經常閱讀並深入思考,改善心智所處理的素材。最終,你讀的書會把心智「塑造」成這本書的另一個版本。應該閱讀的是自己的內心,而非任何手稿的內容。
6.完全淨空你的腦袋是不可能的,不管你多不喜歡腦中的內容都一樣,但是你可以在腦中放不一樣的東西、重新整理它,進而讓它充滿你真正在乎的事物,同時讓自己更容易取用這些事物。想要更熟練地運用記憶,第一步是要觀察什麼因素使事物容易記憶,再根據觀察的結果設計記憶。
7.圖像是要鼓勵讀者仔細研讀蘊含其中那些困難卻吸引人的謎題,在過程中形塑一套豐富的概念和記憶,即使手稿不在眼前也能在腦中回想。另外也能幫助讀者整理記憶,以便從中學習新事物。
8.觀察自己的思緒只是後設認知的開端,還應該調查令人分心的念頭、找出它們的源頭,而「洞察」正是指涉這個偵查工作的用語。洞察使僧侶在察覺自己的思緒後,能跟思緒保持距離,這樣如果一閃而過的是邪念,他們就不用嚴厲地批評自己。
9.看似隨機出現的念頭並不是全部都有問題,有些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僧侶的任務是要懂得分辨這兩者。
10.專注感覺是一件很個人的功課,但是它所培養的察覺和評估世界的方式同時也具有高度的社會性。專注需要一輩子的努力。

關閉
立即購買
LIN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