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勳
輔仁大學生物學系畢業、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解剖及發生生物學系博士班。
主修:神經生物學、胚胎學、組織學。
科學月刊社理事兼編輯委員、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衛生及醫療器材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
任教:輔仁大學全人教育中心及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開課:通識課程「生物醫學」、「人體疾病與生態」、「心理、生理與病理」。
1、 重寫達爾文──新的非基因遺傳學
2、 為何基因並非命定
3、 不確定原則──演化如何兩邊下注
4、 生命的處方──基因如何演化
5、 在其養成期的神經科學
6、 精神疾病的新基因學
7、 補綴的心靈
8、 生而受創──你父母親的創傷如何標記你的基因
9、 父母親的基因任務大不同
10、 壓力影響祖孫三代
11、 印記作用的機制
重寫達爾文──新的非基因遺傳學
在達爾文發表「物種原始」(On the Origin of Species)前半個世紀,法國自然學家拉馬克(Jean-Badptiste Lamarck)概述了他自己的演化理論,此理論的基礎為人一生後天所獲得的特性能傳給他們後代的想法,在那時,拉馬克的理論通常被忽視或被諷刺,然後來了達爾文及孟德爾發現遺傳學,在最近幾年,依據道爾金(Richard Dawkin)「自私基因」(selfish gene)觀念的想法已經主導有關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