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鼓應
1935年生。臺灣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畢業。歷任臺灣大學哲學系講師、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研究員,現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著有《悲劇哲學家尼采》、《尼采新論》、《存在主義》、《老子注譯及評介》、《莊子哲學》、《黃帝四經今註今譯》、《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家思想》等書。
目 次
序言
一 道家的社會關懷
道家的社會關懷
道家的和諧觀
先秦道家之禮觀
衝突世界中的和諧對話─老子和諧觀給世人的提示
老子的哲學智慧對當前文化危機的啟發
道法自然與道通為一
二 老莊的人文思想
道─精神家園
中國哲學中的道家精神
道家的人文精神─從諸子人文思潮及其淵源說起
從老莊談宗教的人文精神
跋:我讀《莊子》的心路歷程
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接觸《莊子》,都會有不同的體驗與理解。今天,和大家來談談我讀《莊子》的心路歷程。
一
最初,我是由尼采進入《莊子》的,時間跨度大約從上世紀六○年代初到七○年代初。這是很長的一個階段,對於《莊子》,我主要是從尼采的自由精神來闡發,同時想上也受到了存在主義的影響。第二個比較重要的階段,起自一九七二年夏天我初次訪美。在美期間的所見所
序 言
這本書彙集了我從一九九五年到二○一一年參加的國內外各種學術會議所撰寫的文章,雖然這些文章有相當大的時空間隔,但都表達了我對道家思想在兩個主題下的詮釋:其一是道家的社會關懷,其二是老莊的人文精神。
本書以《道家的人文精神》為名,意在闡發歷代道家的人文情懷。在我看來,道家思想園地裏,人文與自然是相互蘊含的。老子的「道法自然」洋溢著人文的內涵,而莊子讚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時,物理的自然中深透著人文的意蘊,更由人文的自然提升到境界的自然。借用方東美先生的話,道家的自然「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