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我們決定無視獎項規則」
相隔27年三度破例 與瑪格麗特.愛特伍並列獲獎
2019布克獎首位非裔女性得主──柏娜汀.埃瓦里斯托
為多元價值立下時代註腳的顛覆之作
亞馬遜年度最佳圖書.英國書卷獎年度作家.2019年歐巴馬最愛的19本書之一
全球各大報刊評選年度最佳
「關於現代英國和女性身分必讀之書……這本書裡沒有一刻是乏味的,整體步調讓你無法稍離它的動力。」──布克獎評審
--------------------------------------------------------------------------------------------------------------------------------
種族、性別、政治、父權、人際、伴侶……
橫跨一世紀的非洲離散敘事,創新自由詩體的英倫鮮活日常
12則平凡中見不凡的女性讚歌
《女孩、女人、其他人》描繪一群英國非裔女性動人且充滿希望的日常面面,從女同志劇作家、倦怠的中學老師到非二元性別的社交媒體網紅,12位女性遍布不同世代、職業、階級及性向,故事各自獨立又相互堆疊,觸及了各式身分認同的苦澀交會,同時洋溢著同理心與鮮活的幽默。
如同埃瓦里斯托所說,「身為英國黑人女性的我們知道,如果不把自己寫入文學作品,也沒有人會寫了。」這次,她讓這些我們通常視為「他者」的聲音,占據了本書的中心位置。從「#MeToo」到「黑人的命也是命」,在一個多元聲音逐漸能為自己發聲的時代,這本小說將為這個時代立下註腳,見證當代社會的改變。
--------------------------------------------------------------------------------------------------------------------------------
艾瑪:爭取在大城市展演機會的劇作家
回想在劇場剛起步的當年,在歷經無殼蝸牛的生活、父母親接連過世的困境,這場改編自真實事件的戲劇《達荷美的最後一位亞馬遜人》,終於將在國家戲劇院開演。這部展現了非裔女性強悍的劇本,能扭轉她自己、以及真實世界女性的命運嗎?
多明妮克:掙脫窒息的愛,找回真實自我
多明妮克在車站巧遇妮辛格,她不曾見過這樣的一個女人,也許她愛上了這個陌生人。只是兩人交往後,當初憧憬的陌生人,卻轉而掌控她生活的一切,操控她的人生,兩人爭吵的頻率也逐漸增加。當呵護變成窒息,多明妮克該如何自處?
萊提莎:墮落的未婚小媽媽,重新找回家庭溫暖
萊提莎原本生在一個快樂的家庭,她的父親卻突然不告而別,她開始胡鬧,甚至逃學,先後跟三位男人在一起,以為能再度擁有幸福家庭,卻成為了未婚小媽媽,孩子的成長期間沒有父親,未來又會如何呢?
──12位女性,帶著歡樂與苦痛,邁向尋回人生意義的旅程。
柏娜汀.埃瓦里斯托(Bernardine Evaristo)
柏娜汀.埃瓦里斯托(Bernardine Evaristo)
柏娜汀.埃瓦里斯托是知名的奈及利亞裔英國作家,著有八本書。她的作品頗具實驗與顛覆精神,挑戰各種非裔離散歷史與認同迷思,她的作品文類橫跨詩詞、短篇故事、戲劇、評論。現居倫敦。
推薦序 精彩又複雜的女性生命 英國文學的百家齊放 許菁芳
第一章
艾瑪
雅茲
多明妮克
第二章
卡蘿
布米
萊提莎
第三章
雪莉
玟森
潘妮洛普
第四章
梅根/摩根
海蒂
葛莉絲
第五章
慶功宴
尾聲
謝詞
顛峰時間,多明妮克在維多利亞站巧遇妮辛格
倫敦這些無情的通勤者不計一切想趕搭車子,這股強大的氣勢撞倒了妮辛格
妮辛格的袋子落地打開,東西全掉了出來:護照、《倫敦入門指南》(A-Z, Rough Guide to
London)、 麻 纖 維 包 包 、 衛 生 棉 條 、Zenith E 相 機 、 帕 瑪 氏 護 手 霜 、 邪 眼 護 身 符 、 象 牙 手 把 的 獵刀
路過的多明妮克過來幫忙,兩人在站內地板上手忙腳亂將她的物品收起來,妮辛格連聲道謝
完成之後,妮辛格再次打直身子,恢復平靜,多明妮克發現眼前就是個非凡的異象
這女人有如雕像,皮膚散發光澤,長袍飄逸,五官分明,嘴唇豐滿,細細的髒辮往下自由垂
到了臀部,髮間繫著銀製護身符和鮮豔珠子
多明妮克不曾見過像她這樣的人,主動請她喝咖啡,有信心她會答應,因為蕾絲邊通常會,而多明妮克懷疑這個人就是
兩人在站內咖啡店面對面坐著,妮辛格啜著一杯加了檸檬片的熱水,這是她唯一允許自己入口的熱飲,她說,我不虐待自己的身體
同時
多明妮克喝著一杯即溶咖啡,在裡頭化了兩顆方糖,往嘴裡一連塞了幾塊消化餅乾(旁邊另有一包當點心的麥提莎巧克力球),為了自己不假思索放進身體的垃圾感到愧疚──虐待身體,沒錯,虐待身體
她不曾認識過非裔美國人,妮辛格的口音激起一種感官的愉悅,有如溫暖的玉米麵包、黏乎乎的肋骨排、秋葵、什錦飯、芥蘭菜葉、炸五花肉、炒包心菜、花生脆糖──還有她讀過的非裔美籍女作家小說裡的其他食物
妮辛格幼年離開英格蘭之後,頭一次回到這裡,之前兩周才到迦納朝聖一番,這是她頭一次回到母土,走訪了埃爾米納城堡,被捕的非洲人先被監禁在那裡,再被運往美洲為奴
導遊帶他們走進地牢,關上門
在炎熱窒悶的黑暗裡,他生動描繪高達一千人被塞在僅能容納兩百人的空間中,沒有任何便利設施或衛生設備,食物或水少之又少,前後長達三個月時間
那 一刻,四百年蓄奴的痛苦歷史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入了我的體內,我情緒崩潰啜泣起來,多明妮克,我比以往都更加意識到,白人得負多大的責任
多明妮克壓下這麼回答的衝動:也有非洲人將非洲人賣為奴隸,所以狀況比妳說的複雜多了
妮辛格專門在「美利堅『非』合眾國」的「女子土地」上打造木屋,她自五歲起就跟母親住在美國,妮辛格的父親在英格蘭和加勒比海的幾個女子之間周遊,妮辛格的母親厭倦了,透過通訊和一位退役的英俊男子陷入愛河
母親當時才二十二歲,愚蠢地帶著妮辛格和她弟弟安迪離開他們位於盧頓的公寓,搬到了德州的拖車公園,以活動房屋為家
妮辛格和弟弟睡在小廚房邊的地板上,母親則跟男人共用收摺雙人床,在相隔幾尺的地方高聲歡愛
他從醒來就開始喝酒,夜裡則墜入酒醉嗑藥的呆滯狀態,平日四處打些零工
她母親在雞肉工廠找到工作,傻氣地相信自己可以治好他的癮頭,帶著孩子跟他共創人生
她限制他癮頭的嘗試全是白費功夫,只是常常討來一頓毒打,最後她放棄改變他,自己反倒走上了嗑藥的人生
起步原本就很糟糕,後來只是變本加厲,妮辛格發現自己在兩個差勁的毒蟲手下成長,他們並不把她跟她弟弟擺在優先
最後在她進入青春期時,難以避免的事情發生了,早先就有些徵兆,不當的碰觸和評語,原本她過於稚嫩而不懂得解讀,後來則太過脆弱而抵擋不了
母親和弟弟出門購物,她留下來寫作業時,她的處女之身被偷走
隔天早上在學校她突然哭出來之後,跟一位老師說了來龍去脈,對方是個男性,總是誇她是個聰明的孩子──那幾乎是她所認識的唯一一個好男人
一位社工受到指派,她和弟弟被送往了寄養家庭
寄養家庭照顧他們,但並不愛他們
愛得不深,而且是有條件的愛
精彩又複雜的女性生命 英國文學的百家齊放
作家/許菁芳
《女孩、女人、其他人》是作家伯納丁・埃瓦里斯托的巔峰之作,她以這本書獲得二○一九年英國布克獎 (The Booker Prize)。她是史上第一位獲得此項殊榮的非裔女性,也罕見地與另外一位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 (Margaret Atwood) 共享本次殊榮。愛特伍是加拿大國寶級文豪,她獲獎的小說《聖約》(The Testaments) 是一本續集,接續她前著《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同時也曾改編為知名影集,台灣讀者或許並不陌生。布克獎早年也曾有過兩位作家共同得獎的前例,但後來更改規定只能由一人獨得。二○一九年,埃瓦里斯托與愛特伍兩人獲提名的作品不分軒輊,評審團經過激烈辯論難以抉擇,決定破例讓兩位作家共享榮耀。
本書由十二位非裔女性的故事交織而成。從一位中年女同志劇作家艾瑪開始串連,讀者逐漸認識她的女兒、朋友、朋友的母親、祖母、老師、學生,以及構成她們獨特生命經驗的人事物。角色上下起碼跨有三代,地理空間涵蓋且超越英國本土。每個女人是一個章節,故事線推移如水流般起伏跌宕,時而涓涓細流,時而浩浩湯湯,開展百年來英國的社會變遷,跨國移動,性別認同,種族、階級革命。簡而言之,雖是講十二個女人的故事,但是她們記錄了英國社會的複雜樣貌。
本書有三大特點。第一,她的敘事觀點是演化而非進展。非裔女性是雙重少數族裔,結構上是弱勢,長期受忽略乃至歧視——在這個歷史前提下,記錄她們的生命史,往往很難跳脫失敗者悲劇或者成功突圍的二元視角。但是,埃瓦里斯托成功地創造一種同理而貼近個人的角度,描繪出每人的生命長河。無論她從何處出發,重點是她在旅途中的風景,每一次的選擇,有時軟弱有時堅強,有時卑劣有時偉大。
例如雪莉,她是中學老師,曾經抱持著夢想投入教學現場,卻逐漸被學生、同事、政策消磨殆盡。每年,雪莉仍然將幾個前景看好的孩子納入羽翼,確保他們從貧民窟中鯉躍龍門,確保她自己的信仰——教育足以翻轉生命——依然保有部分光潔。但是雪莉的奉獻並不完全甘願。有一部分的她非常苦澀、充滿怨恨,企圖以學生翻轉的命運來否證她自己放棄翻轉的命運。雪莉的生命乍看之下是理想主義者的現實殞落,但她同時又是資本積累的成功案例,而她的內心世界,更是一場充滿衝突糾葛的大戲。這是作者的成功之處,隨著角色發展,讀者見證人的複雜,不能用單一量尺衡量生命的內涵。
第二,人與人的關係是自我的表達——面對生命時,沒人是受害者也沒人是復仇者;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鬥士。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多明妮克,她是在倫敦劇場工作的女同志,在地鐵站撞上真愛,妮辛格,一位來自美國南方的基進女性主義者。妮辛格彷彿女神,嚴格素食者,禁酒禁菸,是吉普賽造屋者,在全美各地的「女子土地」生活工作,每完成一份工作就轉到下一個基地。多明妮克愛慘了妮辛格,一步步深陷入俘虜關係而不自知。妮辛格所使用的語彙非常華美——向父權與種族霸權宣戰,追求自由、解放壓迫、發展認同——但是,落實到生活中,多明妮克所面對的嚴格紀律還有令人窒息的親密關係,其實都是妮辛格控制伴侶的方式。但我喜歡作者描繪多明妮克的方式:她逃離妮辛格之後,多明妮克沒有停留在受害的經驗當中,她接受自己曾經軟弱,她帶領自己前進。她在加州緩慢重建生活,參加諮商團體、打工、接案,逐漸獨立。多年後她再度戀愛,與她的同志伴侶領養一對可愛的雙胞胎。三十年的美國生活,多明妮克建立了新的家園。她是在親密關係中受虐的倖存者,但她允許自己帶著這樣的過去,繼續活下去,活出去。
《女孩、女人、其他人》的最後一項特點是文字形式。這本書雖然是小說,但它的形式像是斷句的散文,幾乎沒有句點,甚至在很多地方都是單字斷行。這是作者的實驗,嘗試一種對讀者更友善、更輕易的表達方式——閱讀感其實更貼近我們在網路與社群媒體上的習慣。因此,這本複雜的小說可以很快速地推進,不需要停下來推敲或反覆咀嚼;更令人驚艷的是,這種文字形式無損細節的細緻,情節轉折,以及結構的精巧,依然能帶給讀者精彩小說的迷路感。換句話說,這本書的有趣之處不止於它的內容,閱讀它的過程也是一項亮點。讀來輕易、快速,卻能夠鋪陳、累積深厚的脈絡。這是極為有趣的閱讀經驗。
真正的傑作往往是無形勝有形,埃瓦里斯托在這本書裡所達到的境界也是如此。首次閱讀草稿時,我其實一直沒有意識到書中所有角色都是非裔;我只感覺這些女人的生命如此複雜精彩,告訴我許多我本來並不知道的英國社會與歷史面向。直到完讀,我才發現原來這十二個角色都是非裔,也才意識到這是作者埃瓦里斯托的精心設計——她認為英國小說中的非裔女性角色實在太少了,因此決定要盡她所能地寫出愈多角色愈好。她的巧思極為成功。身在世界另一端的我,對英國文學毫無所知,第一次閱讀現代英國小說就能夠從她們的視角切入。
非裔女性的故事曾經罕為人知,無疑是一大憾事;不僅僅是英國文學的遺憾,也是世界文明的遺憾。幸好,我們是活在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塊肥沃的夢土已經開始百花齊放。
◆專文推薦
許菁芳 作家
◆聯合讚譽
李屏瑤 作家
郝譽翔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各界好評
2019年布克獎得主
2019年歐巴馬最愛的十九本書之一
亞馬遜網站、《紐約客》、《華盛頓郵報》、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時報》、《Vogue》、《西雅圖時報》、Literary Hub網站、《衛報》、《星期日泰晤士報》、《金融時報》、《泰晤士報文學副刊》、《科克斯書評》、Shelf Awareness網站、紐約公共圖書館、芝加哥公共圖書館……年度最佳圖書
英國書卷獎年度作家
英國獨立圖書小說獎得主
2019年英國第十二大暢銷精裝小說
2020年盤據英國暢銷平裝書暢銷榜前十大長達二十周
女性小說獎、戈登伯恩文學獎、出版三角獎﹑Goldsboro Glass Bell獎、歐威爾政治小說獎、遠見榮譽獎決選名單
澳洲書業獎初選名單
-----------------------------------------------------------------------------------------------------------------------------------------------------------------
「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強烈小說,探討英國黑人家庭生活,他們的掙扎、痛苦、歡笑、渴望和愛……她的風格充滿激情、鋒利如刀,洋溢著精力與幽默。」──布克獎評審
「關於現代英國和女性身分必讀之書……這本書裡沒有一刻是乏味的,整體步調讓你無法稍離它的動力。」──布克獎評審
「幾世代的英國黑人女性揉雜而成的故事,以豐富可讀的自由詩體精彩寫就,肯定會被視為英國小說的里程碑。」──《衛報》
「善於掌握人性的作家的精彩力作。」──《觀察家報》
「充滿野心、行雲流水、包羅萬象,[埃瓦里斯托]在不同角色的人生當中跳躍,將個人故事與種種聲音交織在一起,超脫主流的敘事方式會讓你的心思陷入精神煥發的迴旋。這本書非比尋常,結合了詩詞、社會歷史、女性聲音以及更多。事實上你必須馬上訂來讀。」──《Stylist》雜誌
「橫跨一個世紀,十二個人彼此交織的人生。身為黑人、英國人與女性意義為何的一首讚歌。埃瓦里斯托的行文充滿生命力,角色們完整得似乎從紙頁走了出來。時而滑稽、時而悲傷,溫柔且真實,這本書配得獎項。」──《Red》雜誌
「妙透了……[角色們]躍然紙上,透過種族和性別的三稜鏡,摸索自己的生存之道。她的行文違逆了標點符號的諸多規則,感覺起來更為即時……召喚出黑人女性經驗的無限畫面,時而滑稽,觀察敏銳、觸動心弦。太棒了!」──《Metro》雜誌
「針對身為黑人與英國人的意義一個美麗、滑稽、動人的致敬之作。《女孩、女人、其他人》歡慶跨越世代、豐富多樣的黑人女性。」──《Refinery29》網站
「柏娜汀.埃瓦里斯托的作品都有種驚人的獨特性,但特別展現在《女孩、女人、其他人》。她透過十二個不同的人說話,給他們每個人如此鮮明、充滿活力的聲音,真令人驚奇。我愛這本書。愛極了。」──《昆妮》(Queenie)作者甘迪絲•卡蒂-威廉斯(Candice Carty-Williams)
「滑稽突梯、令人心碎、誠實坦率。幾個世代的女性以及她們愛過與不愛的人們──種族、性、性別、政治、友誼、愛、恐懼和懊悔交織而成的錯綜複雜。成功的糾葛、親密的困難。我好久不曾讀一本書讀得這麼津津有味。」──《教我祖母怎麼生產》(Teaching My Grandmother How to Give Birth)作者瓦森•夏雷(Warsan Shire)
「柏娜汀.埃瓦里斯托的書總是令人興奮,總是帶有顛覆性,提醒大家文學的無限可能性,以及追求那些可能性的極大價值。她推出的作品很不可思議。」──《凡夫俗子》(Ordinary People)作者黛安娜•伊文思(Diana Evans)
「柏娜汀.埃瓦里斯托再一次讓我們想到,她是英國最棒的作家之一,是個有代表性且獨一無二的聲音,充滿了溫暖、微妙與人性。《女孩、女人、其他人》是一部無以倫比的作品,呈現了英國的另類歷史以及對現代英國的剖析,機智、振奮人心、充滿智慧。」──《好移民》(The Good Immigrant)作者&編輯尼凱許•舒克拉(Nikesh Shukla)
「柏娜汀.埃瓦里斯托毫無疑問是當代英國文學裡最有份量的聲音之一。她超凡卓越的作品直指當今對我們影響最大也最切身的事物。」──《讀骨師》(The Bone Readers)作者雅各布•羅斯(Jacob Ross)
「《女孩、女人、其他人》妙極了。我覺得自己好像個鬼魂,在形形色色的他者人生中進進出出。有些人我覺得親近,有些人我覺得非認識一下不可,有些人如此『他者』,我得要伸展自己的意識才能看見他們。拓展眼界。」──《如何為人父母》(How to Be a Parent)作者菲莉帕•派瑞(Philippa Perry)
「柏娜汀.埃瓦里斯托是不管置身何處的每個人都該讀的作家之一。她的故事結合了接地氣的角色以及關於當今英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夏娃的女兒們》(The Daughters of Eve)作者艾莉芙•夏法克(Elif Shafak)
「柏娜汀.埃瓦里斯托是最大膽、最有野心、最具想像力與創發力的作者,而《女孩、女人、其他人》是一本精彩絕倫的小說,將小說和黑人女性的故事帶往新方向。」──《下雨半神》(The Half God of Rainfall)作者伊努瓦•艾拉姆斯(Inua Ellams)
「以啟迪人心的新鮮觀點來書寫非洲離散,什麼都比不上柏娜汀.埃瓦里斯托的新書。不知怎的她每次都辦到了!」──《非洲的女兒們》(Daughters of Africa)編輯瑪格麗特•巴斯比(Margaret Busby)
謝靜雯
謝靜雯
荷蘭葛洛寧恩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化碩士,主修文學。譯作有《艾摩與小飛龍的奇遇記》、《禁忌圖書館》、《哥白尼的聖物》等。譯作部落格:miataiwan0815.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