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館【單書】85折
本商品為出版已久的書,出版已久的書容易產生些許的黃斑、或有些許瑕疵(例如:壓痕、褪色等),不影響內文閱讀。每本書況不盡相同,請考慮評估後再購買結帳,採取隨機出貨。如想進一步了解書況詳情,可以來信 cptw1897@gmail.com 、或點擊右上角「 客服 」留言詢問,感謝您支持臺灣商務印書館。
我不相信你會在某天醒來時,突然發現自己是同性戀。
但是我的確相信你會在醒過來的時候明白,
生命中如果少了某個人,你絕對沒辦法度過餘生。
同性戀不是生活方式,這是天生碰巧的事。其次,我沒有選擇去讓女人吸引我,這是天性。同性戀和異性戀一樣,都不是選擇。難道男人受女人吸引是經過選擇的嗎?
「我是凡妮莎,以前我不太注意柔伊,一直到我發現她沉到YMCA的游泳池底之後,情況才有了轉變。那時我以為她要自殺,她剛失去得來不易的胎兒,丈夫也跟她離了婚,發現罹癌的她不得不拿掉子宮,陪伴她爬出谷底是我所能給予的唯一幫助。現在我們共組了新家庭,希望拿柔伊前段婚姻所培育的冷凍胚胎來生兒育女,用我的子宮加上她的卵子一起創造出家庭新成員。」
柔伊的前夫必須簽署放棄文件放棄胚胎,受洗成為基督徒的他無法認同我們的關係,更不能接受未來孩子是在同性戀家庭中成長,他決定要透過法律途徑將胚胎取回。他有龐大的基督教會作為後援,但是我和柔伊誓言抵禦所有的困難,共同面對外界粗暴的質疑和檢視,捍衛我們的愛情與家庭。
茱迪‧皮考特
茱迪.皮考特 Jodi Picoult
1967年生於紐約長島。普林斯頓大學創意寫作學士,哈佛教育碩士。
她的作品已經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並在四十餘個國家發行銷售,繁體中文版有:《姊姊的守護者》、《事發的19分鐘》、《第十層地獄》、《換心》、《死亡約定》、《小心輕放》、《當愛遠行》、《完全真相》、《失去的幸福時光》、《家規》、《魔鬼遊戲》、《凡妮莎的妻子》(依臺灣商務出版時序)。皮考特眾多著作中的《死亡約定》、《完全真相》、《Salem Falls》已被改編成電視電影集,暢銷著作《姊姊的守護者》並翻拍成電影於全球上映。
其在2003年獲得美國新英格蘭最佳小說獎,並榮登《紐約時報》暢銷作家之列,多部作品皆一出版便盤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數週之久。
目前皮考特和丈夫及三個子女住在新罕布夏州。個人網站:www.jodipicoult.com。
蘇瑩文
蘇瑩文
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曾任職外國駐華機構及外商公司十餘年,現為英、法文自由譯者。譯有《當愛遠行》、《鄰人》、《魔鬼遊戲》、《凡妮莎的妻子》(以上皆由臺灣商務出版)、《再見,寶貝再見》、《沉默的十月》、《停屍間日誌》、《遺失的薩林魔法書》、《莎拉的鑰匙》、《怪盜紳士亞森.羅蘋》、《金髮毒物》等書。
王安頤(LEZS雜誌總編輯)
尤美女(立法委員/臺灣婦權運動推手)
陳雪(作家)
陳靜儒(晶晶書庫資深總監)
畢恆達(作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鄭美里(女書文化出版前主編) 誠摯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茱迪.皮考特又一挑戰道德人權的鉅作!抽絲剝繭、一步步細膩又敏銳揭開你恐懼的底層,這個旅程,將帶領你體驗未曾發現的內心。──王安頤(LEZS雜誌總編輯)
凡妮莎
小時候,我迷上了《火箭砲喬》漫畫(註:Bazooka Joe,以蠟紙包裝的口香糖,包裝紙上印有虛構人物「火箭砲喬」的系列漫畫。)的獎品,例如刻著我姓名縮寫的鍍金戒指、化學魔術組,或是貨真價實的指南針。你還記得從前那些口香糖外包裝的蠟紙嗎?你一邊看漫畫,包裝紙上那層白色的粉末會跟著沾在你的手指上,說實在的,這些漫畫稱不上有趣。
推陳出新的獎品一個比一個更奇特,只要收集少到不可思議的《火箭砲喬》漫畫,獎品就會歸我所有。但是,沒有任何獎項比一九八五年春天那張包裝紙上提到的獎品更讓我瘋狂。如果我能存下一塊一美金,再加上六十五張《火箭砲喬》漫畫,我就可以拿到一副專屬於我的X光透視眼鏡。
整整一個星期,我每晚上床時都會想:戴上X光透視眼鏡究竟可以看到什麼東西。我想像自己看到只穿內衣的人,走在街上的狗成了骷髏,我還能看穿珠寶盒和小提琴硬盒。我好奇自己是否能看穿牆壁,是否能一窺教師休息室裡面的情景,有沒有辦法看穿華金斯女士辦公桌裡的檔案夾,找出數學考試的答案。有了X光透視眼鏡,任何事都可能發生。我知道,假如沒得到這件東西,我一天也活不下去。
於是我開始存錢。攢下一塊一美金不需要多久時間,但是蒐集《火箭砲喬》的漫畫又是另一回事了。那個星期,我花光零用錢買來二十塊口香糖,拿我最好的托普斯棒球卡──當年波士頓紅襪隊的羅傑.克萊蒙斯還是菜鳥──向裘伊.帕里索換來幾張《火箭砲喬》漫畫(他留著這些漫畫,本來是打算拿來換個解碼戒指)。我讓亞當.華德曼摸我的胸脯,換到另外五張漫畫(相信我,我們兩個人,沒一個對這個舉動有特殊反應)。最後,在短短的幾個星期之內,我蒐集到足夠的漫畫,寄到指定地址去換禮物。再過四到六個星期,X光透視眼鏡便會成為我的囊中之物。
我隨時都在幻想,想像自己在表象下會看到什麼樣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我可以竊聽父母討論聖誕禮物的對話,在打開冰箱之前,我已經知道裡面放了哪些剩菜,此外,我還可以看到最好朋友的日記內容,看看她對我是否和我對她有相同的感覺。某天,我收到一個平凡無奇的棕色紙箱。我打開箱子,掀開泡泡紙,拿出一副白色的塑膠眼鏡。
這副眼鏡對我的臉來說太大了,我的鼻子根本架不住。鏡片本身不完全透明,正中央蝕刻了模糊的白色骨頭。當我戴上眼鏡的時候,我看到的每件物品上都印上了愚蠢的假骨頭。
我無法透視任何東西。
我講這個故事是要告誡你,小心哪,人一旦得到想要的東西,就注定要失望。
你會以為在初吻過後,我們兩個會有人開口說出類似道歉的話,或是出現尷尬的空檔嗎?事實上,到了第二天,我在學校裡花了八個小時來分析那個吻的每個細節(柔伊是喝醉,或只是喝多了頭暈?我有沒有鼓勵她,還是說,她是完全出自主動?這個親吻是不是真的和我想的一樣神奇,或是這種感覺純屬事後回味?)。我和柔伊在她治療燒傷病患的醫院碰面,她向護士表示她要休息十分鐘,接著我們穿過長長的走廊,兩個人之間的距離近到可以牽起手,只是,我們沒那麼做。
「聽我說……」我們一走出旁人聽力所及的範圍──以防有人剛好聽到我們的對話,我立刻開口。
在柔伊衝上來抱住我之前,我只來得及說出這幾個字。她熱烈地親吻我。「天哪,真好。」兩人分開之後,她靠在我嘴邊說:「這和我記憶中的一模一樣。」接著她抬頭看我,眼眸發亮。「向來是這樣的嗎?」
這要我怎麼回答?我第一次和女人接吻時,覺得自己彷彿被發射到外太空去,那種感覺既陌生又興奮,而且正確到了極點,讓我無法相信自己從前竟然沒這麼做。參與的雙方處於平等的地位,這與我過去和男人之間的親吻不同,而且感受更柔軟、更細膩,就像是環繞音響,像地震,極其熾熱。
然而,這並非向來如此。
我想對柔伊說,是的,她會覺得自己的肌膚像是著了火,是因為她親吻的是一個女人。但是我更想告訴柔伊的是,她之所以會覺得烈焰焚身,是因為她親吻的對象是我。
所以我沒有正面回答,而是伸手拉著她,用雙手托起她的臉,再次親吻她。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我們在她的車裡、我的沙發上,或是醫院的儲藏室裡親熱,好像回到了青少年時期。我熟知她嘴唇的每一吋線條,知道碰觸到她下巴的哪個部位,會讓她打起哆嗦。我知道她耳後凹處聞起來有檸檬的味道,也曉得她後頸有一塊胎記,形狀就像是麻州地圖。
昨天晚上,當我們臉紅氣喘著停下來的時候,柔伊說:「接下來呢?」
答案就是我目前的狀況:衣著整齊地躺在我床上,柔伊正在吻我,她的頭髮宛如簾幕般地垂在我的臉上,雙手則嘗試性地探索我的身體。
我想,我們兩個人都知道,今天晚上雖然以樸實的義大利晚餐和一部爛電影作為開端,但終究會發展到這個階段。除了兩個人之間的空間開始出現電力磁場風暴,到最後終於引爆之外,伴侶之間的性關係還能怎麼發生?
但這不同。因為這雖然是柔伊的初體驗,但稍有不完美,有可能失去一切的人依舊是我。
也就是說,失去柔伊。
於是我告訴自己,讓她依照自己的節奏發揮,她的雙手從我的肩膀游移到我的肋邊和腰際,這成了最難以承受的折磨。但是,她停了下來。「怎麼了?」我低聲問,腦海裡出現最糟糕的假想:她覺得反胃、她沒有感覺,或是,她發現自己犯了錯。
「我好像會害怕。」柔伊承認。
「我們可以什麼事都不做。」我說。
「我想要。我只是害怕自己可能做錯。」
「柔伊,」我告訴她:「這沒所謂對錯的。」
我帶著她的手滑入我的襯衫邊緣。她熾熱的掌心貼在我的胃部,我相信,當我醒過來的時候,她的名字一定已經烙進了我的肌膚當中。她緩緩地將雙手往上移,碰到我胸罩的蕾絲邊緣。
女同性戀之間的性事是這樣的:就算妳的身體不完美也無關緊要,因為妳的伴侶仍然會有相同的感受。妳曾否碰觸過其他的女人也不是重點,因為妳自己是女人,所以妳早已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當柔伊終於脫掉我襯衫的時候,我彷彿喊了出來,因為她用嘴覆住我的唇,吞下我的驚呼。接著,她也脫掉了襯衫,隨後是其他衣物。我們的雙腿光滑,身軀凹凸有致,嬌喘聲中夾著懇求。她急切地想抓住我,而我試著減緩速度,不知怎麼著,我們在輝煌的中途相遇。
事後,我們蜷著身子躺在被子上,我聞到她的皮膚、汗水,以及頭髮的味道,我愛極了這種感覺,就算她離開之後,我的床單仍然可以保留下這份記憶。但是,這樣完美的事情不可能持久。過去我曾經和一個異性戀女人走到這個階段,所以我明白幻夢成真並不代表永恆。我能夠理解柔伊希望我們之間能發生這件事,我只是不相信她會願意繼續下去。
她在睡夢中轉了個身,現在面對著我。她的腿滑入了我的雙腿之間。我將她拉近了些,心裡只想知道我──這個「新體驗」──在多久之後會消逝。
兩個星期之後,我仍然在等待預期中的壞消息。柔伊和我每晚都在一起,我們的感情持續發酵,我甚至不必開口問她是否下班後會繞過來,因為我知道她會備便外帶的中國菜、我們才提過的DVD,或是她堅稱自己一個人吃不完的現烤派餅,來到我家裡等我。
有些時候,我簡直沒辦法相信自己有多快樂。但是我同樣也記得,對柔伊而言,這一切只是嶄新有趣的新玩意。私底下,柔伊是個道地的同性戀。她讀了我每一期的《女同誌》雜誌,要有線電視業者幫她接上同性戀Logo臺。她開始問起普文斯敦,想知道我是否去過,會不會再去。她的反應就像我首度張開雙臂接受真正的自己時一樣,當年,我剛從囚禁了二十年的牢籠裡解放出來。然而她從來沒向包括我在內的任何人透露,說出她愛上了一個女人。她未曾體驗過這樣的伴侶關係,不曾走在街上,聽著旁人的竊竊私語。從來沒有人用攻擊性的字眼──比方說歹客──來稱呼她。對她來說,一切都還沒有成真。等到時間一到,她會回頭來找我,表示這段關係不過是個有趣又美麗的錯誤。
儘管如此……當她想要我的時候,眼前的我太脆弱了,無力推開她。尤其是和她在一起的感覺太美好。
所以,當她要我去旁聽她為露西進行第二次療程的時候,我立刻表示同意。上次我提出過要求,但是現在回想起來,我懷疑自己當時只是為了要看柔伊工作,而不是為了露西著想。反正柔伊拒絕了我,做了正確的決定。但是,在露西上星期蹺課之後,柔伊在這個星期改變了立場。老實說,我覺得她會要我出席,是希望我能在露西再次開溜時守在門口。
今天,我幫她從她的車裡搬出好些沉重的樂器。「露西知道怎麼彈奏這些樂器?」我一邊放下一臺小型的馬林巴木琴一邊問。
「不會。她完全沒玩過樂器。重點是我今天帶的這些樂器呢,不必會也可以彈奏得很好聽。這些全都是五聲音階的樂器。」
「這是什麼意思?」
「五聲音階是五個音組成的音階,和七個音組成的七聲音階不同,比方說大調,也就是do、re、mi、fa、so、la、ti。妳隨時都可能聽到五聲音階,比方說,在爵士樂、藍調、凱爾特民族音樂,和日本民俗音樂中都聽得到。五聲音階的好處在於妳不可能彈錯音,不管妳敲打哪個音符,聽起來都會很順耳。」
「我聽不懂。」
「妳聽過〈我的女孩〉嗎?『誘惑』合唱團唱的。」
「有啊。」
柔伊拿起手上的小豎琴,順著琴弦往內一撥,由六個音符組成的爬升音階響了起來。「這就是五聲音階。所以嘍,電影《第三類接觸》當中外星人的旋律也相同。而藍調音樂的音階就是以五聲音階小調作為基礎。」她放下小豎琴,遞給我一個音槌。「妳試試看。」
「謝啦,我放棄。我上次接觸樂器是在八歲的時候學小提琴,當時鄰居打了電話給消防隊,因為他們以為我家裡有瀕死的動物。」
「妳試試看就是了。」
我拿起音槌,試驗性地敲了木琴的琴鍵一下,接著再敲一下,然後是第三下。我以同樣的方法繼續敲,在我發現之前,我已經敲擊著不同的琴鍵,隨興編出了曲調。「這,」我說:「簡直是太酷了。」
「我知道,對吧?音樂可以釋放壓力。」
試想,如果生命裡有五聲音階該有多好,不管你往哪個方向走,都不會敲錯音符。
我把音槌還給柔伊,露西剛好在這時候走進教室。我真的只能這樣形容:她看了柔伊一眼之後又瞥向我,立刻明白這次她不可能輕易逃脫。她重重地往椅子上一坐,開始啃指甲。
「嗨,露西,」柔伊說:「真高興能再次看到妳。」
露西咂著口香糖。我起身將垃圾桶拿過來,放在她的下巴前方,直到她吐出口香糖才拿開。接著,我關上特殊教室的門,避免走廊上的噪音影響柔伊的療程。
「好,妳也看到了,蕭小姐今天會陪著我們,這是因為我們想確保妳不會又有急事要到別的地方去。」柔伊告訴她。
「妳是說,妳不想讓我開溜。」露西說。
「也是。」我表示同意。
「露西,我在想,妳是不是可以告訴我,在上次療程中妳最喜歡哪一部分,我們好再試一次……」
「縮短課程的那個部分。」露西回答。
如果我是柔伊,我可能會掐住露西的脖子。但是柔伊光是對著她微笑。「好,」她說:「那我負責繼續療程。」她拿起小豎琴,放在露西面前的課桌上。「妳看過這種樂器嗎?」看到露西搖頭,柔伊開始撥弄琴弦。原來隨機的音符逐漸轉換成溫和的搖籃曲。
「噓,小寶寶別出聲,」柔伊輕柔地唱:「媽媽幫你買隻反舌鳥,如果反舌鳥不唱歌,媽媽再幫你買個大鑽戒。」她放下豎琴。「我實在不懂這幾句歌詞。我是說,妳難道不希望反舌鳥能學會妳教牠說的所有句子嗎?這比珠寶要有趣多了。」她漫不經心地撥了幾次琴弦。「妳想不想試試?」
露西動了一下,碰碰豎琴。「我寧可要鑽戒。」她終於說話了。「我會把鑽戒當掉,拿那筆錢買張車票,離開這個地方。」
在我輔導露西的這一年當中,從來沒聽過她用這麼長的句子來回答一個問題。這讓我很訝異,說不定音樂真能帶來奇蹟。我往前靠,看柔伊接下來要怎麼做。
「真的嗎?」她說:「妳想去哪裡?」
「我有哪裡不想去?」
柔伊把木琴拉近了些。她開始敲打出一段有點非洲風,又有點像加勒比海地區的旋律。「從前,我一直想要環遊世界。大學畢業後,我本來真的要走。妳曉得嘛,先找個地方端端碗盤打工賺錢,存夠了現金,就到下個地方去。我告訴自己,絕對別做個家當超過背包容量的人。」
我首度發現露西專注地看著柔伊。「結果妳為什麼沒走?」
她聳聳肩。「日子還是要過啊。」
我真想知道柔伊想到哪裡去,是未經開發的海灘?去看冰原中間隆起的藍色冰河?或是到巴黎塞納河畔,去看擺滿書的舊書攤?
柔伊拿起音槌,敲出另一段旋律。這次聽起來像是波卡舞曲。「這兩件樂器最棒的地方,就是它們都是五聲音階的樂器。世界各地有許多民族音樂都是以五聲音階為基礎。我很喜歡這種感覺,妳聽到一段音樂,腦子裡就會浮現世上另一個角落的影像。假如妳接下來有堂數學課,不能跳上飛機說走就走,那麼,這就算世上次好的事了。」她敲打音槌,一段亞洲音樂隨之響起,夾雜著忽高忽低的樂音。我閉上眼睛,彷彿看到了櫻花和紙屋。「來,」柔伊說,把音槌遞給露西。「妳希望自己在哪裡呢,要不要彈段那地方的音樂給我聽?」
露西瞪著握在自己手上的音槌看。她敲打最高音的琴鍵,只敲了一下。這個聲音聽起來像是尖銳的哭喊。露西又敲了一下,然後鬆手放掉音槌。「這真是太爽(註:原文gay一字可解釋為「歡樂」,也可作「同性戀」解。)了。」
我忍不住縮了一下。
柔伊看都沒看我一眼。「如果妳所謂的『爽』是指快樂,那麼我想妳一定很快樂,因為我實在沒辦法想像彈奏木琴有什麼性暗示。但是我不得不反對。我認為日本民俗音樂其實相當憂鬱。」
「如果我的意思不是這樣呢?」露西出言挑釁。
「那麼我應該會問我自己,為什麼一個痛恨被別人──包括治療師在內──貼上標籤的孩子,會想要為別人貼上標籤。」
露西聽到這句話,又縮回原來的殼裡。願意暢談離家旅行的女孩消失了,她回到原來那個撇著嘴、眼神憤怒、雙臂交疊的孩子。她往前踏進了一步,卻後退兩步。「妳想試試木琴嗎?」柔伊又問了一次。
她碰到了一堵默不作聲的石牆。
「豎琴呢?」
看露西仍然不理不睬,柔伊把樂器放到一邊。「每個作曲家都是用音樂來表達她得不到的東西。表達的可能是地方,也可能是感情。妳應該知道那種感覺,有時候,如果妳不釋放出心裡的壓力,是不是馬上要爆發?歌曲可以當作一種抒發。怎麼樣,妳何不選首歌,我們邊聽邊聊,看歌曲會帶我們到什麼地方去?」
露西閉上眼睛。
「我挑幾首曲子讓妳選,」柔伊說:「〈奇異恩典〉、〈九月結束時請叫醒我〉,或是〈再見黃磚道〉。」
柔伊挑的這三首曲子屬性完全不同,一首是聖歌,一首是「年輕歲月」合唱團的曲子,最後一首則是英國歌手艾爾頓.強的老歌。
露西仍然不作聲。「好吧,」柔伊說:「我來選。」她開始彈小豎琴。她的歌聲從低沉的第一個音符往上揚。
奇異恩典,何等甜美……
我罪已得赦免。
我曾迷失,如今已被尋回,
我一度盲目,如今得以明視。
柔伊的歌聲濃郁豐厚,感覺就像是在雨天裡的熱茶,又像是你打著冷顫時,肩上披著的圍巾。歌喉美妙的女人不在少數,但是柔伊擁有靈魂。我愛極了她在早上醒來的聲音,聽來會以為她的喉嚨蒙上了一層沙。我喜歡她在沮喪時不喊不叫,卻像演出歌劇般,飆出憤怒的高音。
我看向露西,發現她的眼眶含淚。她偷瞥我一眼,趁柔伊撥動最後一段旋律時抹掉眼淚。「我每次聽到這首歌,都會想像有個穿著白衣服的女孩赤腳站在鞦韆上。」柔伊說:「而鞦韆呢,則是掛在一株粗壯的老榆樹上。」她笑著搖搖頭。「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想。其實,這首歌描寫的是一名奴隸貿易商正在為自己的生命奮鬥,在神蹟出現後,他才認清自己應該做個怎麼樣的人。妳呢?這首歌讓妳聯想到什麼?」
「謊言。」
「真的!」柔伊說:「真有趣。什麼樣的謊言?」
露西突然站了起來,她的動作太過猛烈,撞翻了椅子。「我恨這首歌,我恨這首歌!」
柔伊一個箭步靠上前去,距離露西只有幾吋之遠。「好極了。這首曲子讓妳感覺到某種情緒。妳為什麼恨這首曲子?」
露西瞇起眼睛。「因為是妳唱的。」說完話,她一把推開柔伊。「他媽的,我真的受夠了。」她從木琴前面經過,一腳踢翻樂器。這個聲音聽起來就像道再會。
露西砰一聲帶上門之後,柔伊轉身看著我。「嗯,」柔伊帶著笑容說:「至少這次她留下來的時間有兩倍長。」
推薦序一
茱麗葉與茱麗葉,也能有愛情的圓滿結局
「兩個女生在一起,能有什麼未來?」相信這是許多向家人出櫃的女同志,一開始時最常面臨到的質問;妳,準備好如何回答了嗎?生活在同志婚姻尚未合法化的臺灣,光是出櫃都有困難了,於是,很多人寧願或被迫躲在衣櫃裡,很多事,不說、不提,大家相安無事,日子也這麼過了。
茱迪.皮考特的新作《凡妮莎的妻子》,細膩刻劃同志間的情感、婚姻、身分認同及親子關係,從主角人物的不同角度轉換洞悉人性的脆弱及堅強,更藉由包涵豐富醫學及法律知識架構的書寫脈絡,將我們帶入了同志生活的真實藍圖,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流暢內容,直到出奇不意的結局,有如一只強心針,讓人深切感受到:當你堅持信念,做對的事,逆境也將轉向。
還記得看完《姊姊的守護者》的撼動,不是熱淚盈眶,而是刺痛心房無斷延伸的想像: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在我身上,我將如何面對?人在面對自己最親的人及自身權益時該如何自處?看到茱迪.皮考特的新作《凡妮莎的妻子》既驚又喜,擅長描述家庭、人性與人權錯縱複雜的心理與掙扎的她,將觸角延伸至同志議題而且主角還是女同志,書中觸及同志婚姻及生育問題,對於兩位女主角的情感互動及心態轉換更有著深刻的描寫。
女主角柔伊的媽媽黛拉,從震驚到支持,在法院力挺女兒和她的伴侶與前夫爭取胚胎使用權時說道:「她(女兒的同性伴侶凡妮莎)讓我女兒快樂,對我來說,這一向是最重要的事。」字字愛的力量鏗鏘清澈,讓我回想十年前與媽媽、姊姊坐在車內,第一次說出「其實比較喜歡女生」的情景,車內的氣氛凝重,一時間最親密的家人相視無話;十年後的今天,書桌上會出現同志新聞的剪報、農曆年時女友也融洽一起與家人過年。跟著黛拉的心情起伏,內心的幸福暖意也隨之漫延,有幽默的、溫馨的、冷漠的、諷刺的、感人的,但相同的是,隨著時間嬗遞,多數的父母最終都願意祝福茱麗葉與茱麗葉的愛情。
《凡妮莎的妻子》是異性戀與雙性戀、同性戀之間的橋梁,更讓我們有勇氣面對生命中各式艱難的挑戰及在面對與自己不同的人時的包容與接納。有一天,當你走在街頭,看見兩個母親手牽手推著嬰兒車,請給她們一個微笑的眼神吧!因為,她們所受的考驗,是所謂「大部分」人的壓力與評斷,但她們所經歷的與所堅持的,絕對足以讓她們的小孩在幸福與愛中成長。
王安頤∕LEZS雜誌總編輯
推薦序二
複雜的爭議,並不複雜的答案
用「絕無冷場」一詞形容這部小說,我想應該不算誇張。曾經以《姊姊的守護者》擄獲廣大讀者注目的小說家茱迪.皮考特,這次再度以她高超的人物布局、流暢的故事情節,邀請讀者直面當前西方社會(尤其是美國)最令人頭痛的道德戰爭—同性婚姻人權vs.保守宗教勢力反撲—此一議題。
小說從一對嘗試人工受孕的不孕症夫妻展開敘事,之後加入同性伴侶關係、人工胚胎爭奪大戰,並及宗教體驗與觀點歧異,乃至宗教狂熱份子對同性戀的大加撻伐。小說透過三位主角(柔伊、麥克斯、凡妮莎)分別以第一人稱的多角度敘事,探進三人的內在世界,也客觀鋪陳了各自的位置和視角,讓讀者體會她∕他們的掙扎、兩難,也看見人性中的脆弱甚至虛偽,與此同時還成功地編織情節向前推進,甚至還像法庭電影一般搬演了好幾幕精采的法庭攻防戰。
繼pro choice vs. pro life(主張女性生育自主權或說墮胎合法化vs.主張胎兒生命權)的婦運和宗教之爭,同性戀的婚姻合法化和生養子女,成為新一波的宗教戰爭對象。在美國激化、對峙的社會氛圍底下,寫作本書,我認為作者需要很大的道德勇氣。而在臺灣,經歷了民國一百年所謂「真愛聯盟」引起的性別教育混戰,以及正在浮現的伴侶權益運動(簡言之,以廣義的伴侶關係取代傳統的一夫一妻制),翻譯出版這本小說更顯得迫切和必要。
原文書名《Sing You Home》畫龍點睛寫活了小說的靈魂,而每一個字都值得品味再三。音樂在書中的重要性,不只因女主角柔伊的職業是音樂治療師,因而有不少關於音樂治療的描寫(對於心靈療癒感興趣的讀者一定不想錯過),事實上因為音樂與人的關連如此之深,它也指涉了關於「人是什麼」的提問—外在我、內在我,物質與心靈,表象和內在真實的辯證,連同醫療、宗教…等複雜的議題,豐富了本書更多關於人性的思辯;而什麼是Home(家)、誰是家人、心靈的家和歸屬何在,更是小說裡最柔軟、最牽動人心的絲線。
雖然主力在鋪陳一場當代的倫理戰爭,但小說結局提供的答案並不複雜,說穿了不過是「唯有愛能引領我們回家」這樣一句,然而我相信讀者終卷時很難不流下暖熱的眼淚!
鄭美里∕女書文化出版前主編
推薦序三
充滿張力的女同志文學作品
一本充滿張力的女同志文學作品,書中人物個性鮮明、內容節奏分明,尤其在兩位女主角和GLAD聯盟律師安琪拉(申張正義、嫉惡如仇)、女主角母親黛拉(醉心占卜事業、卻又充滿趣味),共同對抗龐大勢力的保守、恐同、歧視同性戀的教會時,攜手勇敢面對,堅持以永誌不渝的愛情、絕對的寬容與支持的母愛,竭力爭取同志伴侶權益,小說情節在此刻達到最高潮。
女主角柔伊--對音樂充滿熱愛的音樂治療師,努力以她最愛的音樂,治療憂鬱的、自閉的、安養院退休總裁……,卻因為不孕因素、失去小孩,造成婚姻關係失敗,直到遇到另一個女人……
凡妮莎--使柔伊烈火焚身,卻也終於讓柔伊領悟,她等了一輩子,就是為了這個人。而凡妮莎,深愛柔伊,為爭取和柔伊共同擁有一個小孩、維護同志伴侶權益,全心付出。
茱迪.皮考特以溫暖的文字、犀利的態度,書寫關於愛情、婚姻、家庭關係、身分認同、同志伴侶權益,讀來深刻且令人動容。
陳靜儒∕晶晶書庫資深總監
推薦序四
有助於讓社會更深層了解同志族群
本書描述的不只是同志戀情,也讓我們更加瞭解,同志朋友想要爭取家人、朋友、社會認同之困境,以及困境下的堅持,讀來令人為之動容。透過本書的細膩鋪陳,可讓讀者重新思考,現行的法律制度、社會文化,由於不瞭解,而使同志群體不論在身分認同、婚姻權、社會權等等各種基本人權遭受粗暴對待與剝奪。
本書作者以細膩的文筆,深刻的描述人們在內心最私密的「家庭關係」遭受外界粗暴的質疑與檢視時,如何應對的歷程,有助於讓社會更深層了解同志族群,其與一般人不同的生命經驗與困境。於此「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呼籲政府正視同志權益之際,本書值得推薦!期盼藉由本書的啟示,我們都能從自身做起,一起打造友善同志的環境,讓同志及其親友,都能擁有溫暖的祝福及社會的肯認,陪伴他們度過,原本就已困難重重的人生。
尤美女∕立法委員、臺灣婦權運動推手
推薦序五
即使掩卷,仍然餘波蕩漾
茱迪.皮考特的作品,一向拒絕風花雪月的粉飾太平,勇於處理具有社會爭議的主題。
一旦啟動閱讀,就不捨得放下。雖然不是推理或驚悚小說,但是故事情節柳暗花明,讓人持續充滿期待。即使掩卷,仍然餘波蕩漾,觸發許多思考與爭辯。小說雖然是虛構的,但是作者在《凡妮莎的妻子》中處理了婚姻、不孕、同性戀社群、宗教信仰、酗酒、學童自殺、音樂治療等豐富的議題,很值得細細品味。臺灣的同志婚姻尚未合法,真愛聯盟仍然反對同志教育,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
畢恆達∕作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