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定價: 380 元
數量:
中秋賞月享閱展【三本以上7折】
新書優惠79折
★ 從羅剎、疫神、桃太郎中的惡鬼、再到二次大戰的鬼畜米英,
當代動漫《鬼滅之刃》,近代人不盡信鬼,卻仍愛聽鬼故事!
追溯日本「鬼」的系譜,就能一窺日本人的精神世界。
★ 自然災害、傳染病、外國人、忌恨的男女、可恨的敵國,
人類世界所有的糟糕事,都能成為鬼的代名詞!
本書的主軸是講述鬼在整個日本歷史上的定位與意涵,從古代中國傳入「鬼怪」的概念談起,一直到現代太平洋戰爭為止,日本鬼怪的意涵融合了中國元素、佛教概念、印度傳說,最後化成和式的鬼怪意象。作者蒐羅爬梳許多歷史記載與話本故事,探究鬼是如何從令人敬畏的存在,轉變為所有恐懼、厭惡事物的代名詞,例如掌瘟疫的「疫神」,也被視同鬼的等級,用種種「追儺」「調伏」儀式,加以驅逐之。
在日本的中世,還相信有「百鬼夜行」日,而避開當晚出行,避免撞鬼以外,當時人也認為人之所以會生病,可能就是被鬼纏上,所以會去找陰陽師、「方相士」(法師)這類擁有異能的人來驅邪,或找和尚來誦經,而不是去找藥師尋求解藥。
此外,鬼的形象也套用在外來的威脅上,如外島的「野人」、海外的異國人士;甚至畸形兒、忌妒的女性,也被比擬成鬼。如在描繪蒙古入侵日本的繪卷上,蒙古人的形象就被畫成皮膚黝黑、怒目猙獰、頭上長角的存在。這點在現代太平洋戰爭中,也看得到同樣的情形,日本就曾經製作過兩部「桃太郎打鬼」的電影,片中的美國與英國士兵頭上都長出了鬼角。也有報紙的諷刺漫畫專欄,把羅斯福和邱吉爾畫成鬼怪。從此處可看出早年社會不乏排外與排擠弱勢者的心態。
當然,鬼除了作為令人畏懼和厭惡的對象,也逐漸成為一種娛樂的題材。不僅出現在小說、繪卷等媒介,近代的報章雜誌也時常刊登與鬼有關的新聞,如有人收藏疑似鬼的骨頭,或是用酒醃漬的鬼乾屍。可知大眾雖不盡信鬼,仍舊以獵奇的心態看待鬼怪。
鬼怪史相當有趣,作者期許,藉由觀察這些黑歷史,可以從中學到教訓,並化為未來的成長。
小山聰子
1976年出生。1998年筑波大學第二學群日本語.日本文化學類畢業。2003年筑波大學大學院博士課程歷史.人類學研究科修畢,取得博士學位(學術)。現為二松學舍大學文學部教授。專門領域為日本宗教史。著作有:《親鸞的信仰與咒術──疾病治療與臨終行儀》(吉川弘文館)、《什麼是淨土真宗──親鸞的教義及其系譜》《物怪的日本史──死靈、幽靈、妖怪的1000年》(中公新書)、《臨終的日本史──人是如何迎接死亡?》(春秋社)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鬼的登場──古代
1 來自中國的鬼概念
2 可怕的忌夜行日
3 散播疫病的鬼
第二章 鬼島的起源──中世
1 對付鬼的方法
2 鬼的棲息之地
3 地圖上的鬼島
第三章 被擊退的鬼──中世
1 撒豆這項習俗的由來
2 女性與鬼
3 降伏鬼的物語
第四章 在現實與想像的狹縫之間──近世、近代
1 妖怪化的鬼
2 大眾新聞的娛樂
3 侵略、歧視、迫害
結語
後話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二章 鬼島的起源
2 鬼的棲息之地
來自海的另一邊
雖然前面提到了宇治橋姬這個由人變成鬼的故事,但其實「鬼」是從外面來的這種概念仍然根深蒂固。到底這些鬼是如何來到我們的居住地的呢?
比如,在《今昔物語集》這類話本之中,常常提到鬼在半夜於都城徘徊的故事。這些鬼通常都在一條戾橋或是二條大宮的辻(看到鬼就「啊哇哇地」讓人逃跑的十字路口,正確的位置在大內裏的裏鬼門附近的十字路口)這類陽世與彼世邊界的地點出沒(田中貴子《看得到百鬼夜行的都市》)。當時的人們認為,橋或是十字路口是撞見魔物的地點,所以常有在橋或是十字路口撞見鬼的情事。除了這些位於市內的陰陽界線之地外,深山或是杳無人煙的地方,也都被視為鬼的棲息之處。
不過,當時的人們也認為,散播瘟疫的疫鬼來自海外。有趣的是,除了疫鬼之外,只要是鬼,好像都被認為是從異國而來。如許多日本人從小聽到大的「桃太郎」就是去鬼島降伏惡鬼的故事。換言之,鬼是住在日本境外的東西。要研究鬼的歷史,當然得先了解當時的人們都認為鬼住在哪裡,所以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這個部分。
關白藤原兼實的日記《玉葉》承安二年(西元一一七二年)七月九日一節提到有長得像鬼的人乘船而來的消息傳入兼實耳中。由於國司在公文上詳盡地報告了此事的來龍去脈,所以都城的貴族應該都知道這件事才對。《玉葉》中對這事的記載概要如下。
據說伊豆國(現代的靜岡縣伊豆半島與東京的伊豆諸島)出現了「異形者」。有五、六名「鬼形者」搭著以紫檀或赤木這種南國樹木打造的罕見船隻來到伊豆國的出島,這些「鬼形者」的容貌都相當「希奇詭異」。盡管島上的人很是害怕,還是仔細觀察他們,也試著湊過去搭話,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問他們要不要喝點酒之後,發現他們雖然沒有回應,卻似乎稍微敞開心房了,所以便把酒給了他們。據說這些「鬼類等」後來還要求了弓與箭,但島民不敢隨便把武器給他們,於是這些鬼形者突然勃然大怒,抽出插在腰際的三尺(約九十公分)長的白木毆打島民,約有五、六名島民被殺。剩下的七、八人雖然撿回一命,卻仍身受重傷。因此島民便集結起來,帶著弓箭射殺鬼形者,沒想到他們一點都不害怕,還從腋下射出火焰,將島民的田地燒得一乾二淨,然後便乘船逃往南方了。
目前尚不知道這段記錄之中的「出島」是現代的哪座島,但兼實聽到的「異形物」「鬼形者」「鬼類等」應該不是真的鬼,只是「蠻夷之類的人」。從現代來看,「蠻夷」有歧視的意思,但在當時只是外國人的代名詞。
正因為是從外國漂流而來的人,所以就算島民搭話,語言也不通,對方也無法回應。從這段記錄可以得知,當時的日本人對於語言、容貌、體型都不同的外國人有多麼害怕。相較於領土與其他國家接壤的國家來說,身為島國的日本的確很少有與外國人接觸的機會,日本人平時自然沒什麼機會接觸外國人,排他的傾向自然而然會變得明顯,將漂流者視為「鬼形者」或「鬼類等」也是其來有自。
順帶一提,在《玉葉》這段記錄之後的八十年左右,編撰而成的話本《古今著聞集》的第五九九話「承安元年七月,鬼抵達伊豆國奧島一事」也記載了這件「鬼形者」來到伊豆國的事件。不過,提到的年份與島嶼的名稱都與《玉葉》不同,內容也比《玉葉》詳細,而且相較於《玉葉》以「異形者」「鬼形者」或是「鬼類等」這類字眼形容漂流者,《古今著聞集》則是直接了當地將漂流者稱為「鬼」。
漂流到鬼島
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鬼住在海的另一邊的島嶼。比方說,《今昔物語集》三一──一六節就提到佐渡國(佐渡島)的居民漂流到北方的某座島嶼,結果遇見鬼的故事。概要如下。
佐渡國的居民因故整群搭船出航後,突然刮起一陣強烈的南風,把他們吹向遙遠的北邊,最後漂流到某座島嶼。正當他們準備踏上這座島時,有個頭包白布,身高非比尋常的人走了出來,但看不出對方是男人還是小孩。那個樣子實在不像這世上的人。船上的人便大喊「他肯定是鬼,我們不小心漂流到鬼島了」,接著島上的人便說「你們絕對不能登島,否則下場會很慘。拿著食物快走吧」,之後便有人拿著食物過來,還對船上的人說「雖然不能讓你們登島,但你們可以邊吃飯邊等,風向待會應該就會改變了,到時候就能回到自己的國家」。之後風向果然改變,佐渡國的居民也得以將船開回佐渡國。所以島上的人不是鬼啊,該不會是神明吧?佐渡國的居民回國後,述說了整件事的經過,但聽到的人卻非常害怕,因為那座島應該不是外國,而且島上的人說日語,體格也比日本人粗獷,也是最近才發生的事情。
當時的人們認為,佐渡島為日本的最北端,換句話說,這些佐渡國的居民漂流到比佐渡更北方的島,也無法斷言不是外國的島。這個故事的重點在於乘船的人在看到島上的人之後,將島上的人視為鬼。之所以會將那些島民視為鬼,在於這些人住在島上,身材又十分壯碩,所以才會把他們視為異人吧。若真的是鬼,船民應該無法平安回到佐渡國;也因為順利地回國,所以才覺得島上的人不是鬼,而是神明吧。
另一個故事則是在《今昔物語集》三一──二一節提到,能登國(現在的石川縣北部)近海有座名為鬼寢屋島的島嶼,聽說這座島嶼有無數的鮑魚。將這座不可思議的島命名為鬼寢屋島這點很有趣。許多故事都會提到日本海上面的鬼島。之所以將這座島命名為鬼寢屋島,或許與漁民在日本海域移動、漂流,以及能登國被定位為交易據點有關吧(保立道久〈虎、鬼島與日本海海域史〉)。鬼向來被認為是住在海的另一邊的小島,而通常都預設為是位於日本海周邊,外國人會進入的島嶼。
異形的漂流者
就現存的史料而言,不時有漂流者的相關記錄。比如第一章提到的《小右記》就有巨人漂流到丹後國的記錄,此外,前文提到的《玉葉》也有類似的記錄,漂流到伊豆國的「鬼形者」也一樣是來自海外的漂流者。
話本中也常收錄漂流到日本的異形的故事。比方說,《今昔物語集》三一──一七節就提到,有名身高五丈多(約十五公尺多)的死人漂流到常陸國(現代茨城縣的大部分區域)。不知道那名死人是不是曾被鱷魚撕咬,少了頭部、右手與左腳。此外,陸奧國的沿海街道也有巨大的死屍被沖上岸。由於被埋在砂子裡面,所以難以分辨是男是女,但是學識淵博的僧侶提到「連佛都沒提過這世界有這種巨人。仔細想想,這或許是阿修羅女吧,從她身上的裝扮如此美麗來看,這個推論應該沒錯」。所謂的「阿修羅女」就是女性的阿修羅,而阿修羅則是古代印度的鬼神。
《今昔物語集》三一──一八節也有小人漂流到日本的故事。其中提到,有一艘寬二尺五寸(約七十六公分)、深二寸(約六公分)、長一丈(約三公尺)的小船被沖上越後國(現在的新潟縣)的海灘。據說這艘船每間隔一尺(約三十公分)就有船槳摩擦的痕跡。由於之前也曾發現過這種小船,所以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越後國的北方存在著小人國。海的另一邊有各種漂流者,也因為外觀與日本人截然不同,所以常被視為是鬼或是小人。
前言—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鬼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鬼來電」這個APP呢?當小孩不聽話時,父母只要按下這個APP,生氣的赤鬼就會打電話來問:「你為什麼不聽話?」然後不斷說教。大部分的孩子在看到智慧手機裡跳出來的赤鬼之後,都會嚇到乖乖聽話。姑且不論這個APP有沒有教育功能,但是小孩子真的會沒來由地害怕鬼,因為當他們看到全身都是肌肉的赤鬼揮舞著狼牙棒時,也會害怕自己被可怕的赤鬼撕成數塊,吞進肚裡吧。
自古以來,人們就害怕鬼。鬼不只會嚇人,還會帶來疾病,甚至吃人。比方說,過去有許多貴族都避免夜間出門,以免撞上神出鬼沒的鬼集團。有些貴族的日記也提到,搭著船漂流到岸邊的鬼怪殺了人,或是人類生出了宛如鬼怪的嬰兒。此外,在中世紀到近代的日本地圖註記著,日本的南方是「羅剎國」,也提到不管是誰,只要去了羅剎國,肯定是有去無回。所謂的「羅剎國」就是指會吃人的羅剎鬼居住的地方。此外,古代人認為瘟疫是由一種疫鬼散播的疾病,所以天皇的皇宮會在除夕夜舉辦「追儺」(讀音「挪」)這種驅逐疫鬼的儀式。當時的人們認為,疫鬼都是來自外國,所以鬼也有「外來者」的屬性。
尤其是從古代到中世紀前期這段期間,鬼不只是故事裡的虛構人物,更是真實的存在,所以才為人所畏懼,這意味著,不只是小孩才怕鬼。
不過,鬼除了會害人,有時也會報恩。比方說,西元九世紀的佛教話本《日本靈異記》第二十四節就如此描述閻羅王的鬼使。
在奈良之都,有位名叫楢之磐島的人。來自閻羅王宮殿的三名鬼使為了將磐島帶到閻魔王面前,找了好幾天都遍尋不著,三名鬼使的肚子都餓到受不了了。於是鬼使就問磐島,能不能請鬼使吃他們最喜歡的牛肉。沒想到磐島反問鬼使,如果把他養了很久的兩頭牛送給鬼使,能不能不要帶他回閻羅殿。鬼使為了感謝磐島給它們肉吃,便帶著與磐島同年出生的另一個人回去交差了。鬼使也提到,它們回到閻王面前後,應該會因為被請吃牛肉而遭受杖責之刑,所以拜託磐島幫它們助念《金剛般若經》,讓它們得以免罪。三天後,鬼使再次現身感謝磐島為其助念《金剛般若經》。
換言之,只要給鬼使愛吃的牛肉,就能不用被帶到閻羅殿。若真是如此,鬼使還真是好打發啊。其實這種把鬼塑造成貪吃鬼,給其食物,它們就會報恩的故事非常多。
由此可知,「鬼」其實分成很多種,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日本的風土民情也吸納了中國人對鬼的看法,以及鬼與疾病有關的概念,並接受了佛教的神鬼觀念。雖然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國與朝鮮的影響,但不可能照單全收,還是會經過一些篩選,只取想接受的文化,有時候甚至還會自行加油添醋,所以日本對於鬼的觀念雖然主要源自中國與佛教,但最終還是改造成日本人容易接受的型態。
此外,每個時代的鬼都有不同的樣貌與特質。其實從古代到中世紀前期,鬼擁有許多面貌,而且都很可怕。到了中世紀後期之後,人們開始懷疑鬼的存在,鬼也只於故事之中存在。進入近代之後,雖然日本地圖還是記載了「羅剎國」這個地名,但鬼已經變成妖怪。由此可知,大部分人雖然越來越不相信鬼真的存在,但是鬼的樣貌卻不斷改變,直到現代仍未完全消失,而且許多有關鬼的習俗或故事也仍膾炙人口。
為什麼我們會對鬼有興趣呢?從古代到現代,人們口中的鬼又是如何改變樣貌型態的呢?追溯鬼的系譜,就能一窺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因此本書將根據史料,從古代開始,依序探討「鬼」究竟為何物。
許郁文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畢業。因對日文有興趣,於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曾擔任日商多媒體編輯、雜誌日文採訪記者,現職為專職譯者。
阿蘭‧柯爾本(Alain Corbin)
陳鼓應
艾米.史都華(Amy Stewart)
艾米.史都華(Amy Stewart)
亞歷山大.貝維拉夸(Alexander Bevilacqua)、費德里克.克拉克(Frederic Clark)
西蒙.韋伊(Simone Weil)/編著:卡繆(Albert Camus)
(明)王磐原著、潘富俊 考證
陳建守、韓承樺、張育甄、萬雅筑
丹尼斯‧古斯萊本(Denis Guthle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