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購書慶,任選2件72折
全館【單書】75折
雙11購書慶(滿799送2025歷史轉換曆)
本商品為出版已久的書,出版已久的書容易產生些許的黃斑、或有些許瑕疵(例如:壓痕、褪色等),不影響內文閱讀。每本書況不盡相同,請考慮評估後再購買結帳,採取隨機出貨。如想進一步了解書況詳情,可以來信 cptw1897@gmail.com 、或點擊右上角「 客服 」留言詢問,感謝您支持臺灣商務印書館。
看「寡人」耍個性,任真張揚的趣味人生
以史實為依託,講述從唐代到清代二十五位「特立獨行」的另類帝王行止,故事新穎有趣,取材有巧思。
本書取材著意於避「重」就「輕」,少言一般正史所大書特書之事,側重書寫教科書中語焉不詳或輕描淡寫的私生活。書中主角或為史學家所忽略的「小」人物,若如唐太宗李隆基、宋太祖趙匡胤、清高宗乾隆皇等「大」人物則拾遺補缺,盡展其少為人知的一面。
在傳統的封建社會中,芸芸眾生給了號稱「天之驕子」的帝王們至高無上的權力,並對他們頂禮膜拜。這種造神運動,讓「皇上」普遍自信滿溢,且任性意氣,因而周而復始衍生出一齣齣超乎想像的「帝王物語」。
張志君
張志君
中國教育電視臺副總編輯、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兼任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導師。曾任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嘉賓,並入選《中國廣播電視年鑒•人物志》、《中國電視名人錄》等。中國主流媒體《人民日報》、《北京青年報》和日本主流媒體《讀賣新聞》等皆介紹過他的相關事蹟
已出版的著作有《顛覆歷史》、《中國歷史的那些事》、《中國大內秘辛》、《跟古代名人學家風家教》、《教育界的「焦點訪談」:張志君教育傳媒評論文集》等。
求和親不惜一戰的藏族贊普——吐蕃首領松贊干布
梨園祖師 溫泉迷——唐玄宗李隆基
戲子皇帝「李天下」——五代十國後唐莊宗李存勖
萬稅君王「不睡龍」——五代十國吳越武肅王錢鏐
禮遇文士的「賊王八」——五代十國前蜀高祖王建
當臣子的僮僕常挨大臣揍——五代十國吳景帝楊隆演
「雞湯君王」——五代十國楚衡陽王馬希聲
隨風倒的牆頭草——五代十國南平文獻王高從誨
春聯鼻祖 「送子張仙」——五代十國後蜀後主孟昶
信鬼崇道遭子殺害的皇帝——五代十國閩太宗王延鈞
貪財枉法、過河拆橋的皇帝——五代十國閩景宗王延羲
三姓兩名大難不死的皇帝——五代十國南唐烈祖李昪
每欲用大臣先必閹之的皇帝——五代十國南漢後主劉鋹
有「虎」氣也有「猴」氣的皇帝——北宋太祖趙匡胤
誤盡蒼生的藝術大師——北宋徽宗趙佶
從亡國之帝到一代高僧——南宋恭帝趙㬎
死後被做成木乃伊的皇帝——遼太宗耶律德光
靠擲骰子給群臣授官的皇帝——遼道宗耶律洪基
為子所弑的三姓君王——西夏景宗李元昊
迷戀天魔舞的「魯班天子」——元順帝妥懽帖睦爾
勞動鄭和七下西洋的人——明建文帝朱允炆
自封為大將軍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二十五年不見群臣的宅男——明神宗朱翊鈞
「再世的老僧」 出世的皇帝——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大頭症」患者 「十全老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
後記
求和親不惜一戰的藏族贊普
—吐蕃首領松贊干布
請婚被拒驅兵入寇
戰敗引歸譴使謝罪
唐太宗設題難婚使
祿東贊妙思巧應答
為公主築城誇後世
給宰相寫信表忠心
太宗貞觀八年(六三四年)十一月唐王朝首都長安,大明宮內,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正在接待一位遠方來的朝貢使者。
使者來自一個名叫吐蕃的神祕政權。
吐蕃在哪裡?誰是該政權的君主?使者此來所為者何?
這一連串的問題自然而然地浮現在唐太宗的腦際。
使者上前,行三拜九叩大禮。他自言吐蕃距長安八千里,其先祖係五胡十六國時期南涼的禿髮烏孤之後,名樊尼,後改姓為宰勃野,遂以禿髮為國號。由於音譯的關係,禿轉譯為吐,髮轉譯為蕃。
「聽說你們的君主號贊普,」太宗平易地問:「贊普二字本作何解?」
那特使又叩了一個頭,借助通譯(翻譯)告訴太宗,在吐蕃語中,「贊」是「強雄」之義,「普」是「丈夫」之義。
「你們現在的贊普是誰?他派你來做什麼?」
「啟奏陛下,」那個特使畢恭畢敬地答道:「小臣現在的贊普名叫棄宗弄贊,我們有時也稱他為棄蘇農,他又自號弗夜氏。他派小臣來的目的嘛,」那個特使自從進入大唐境內以來,中原女子之美麗讓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迎賓館下榻時,他又聽說與吐蕃為鄰的吐谷渾遣使來向大唐求婚,於是,脫口而出說:「一來是向天可汗(當時各少數民族對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稱)陛下納貢,二來是想向天可汗求婚!」
「求婚文書何在?」唐太宗問。
「這個嘛……忘記帶了。」
李世民聽了臉呈慍色,心想,哪有這樣求婚的,光憑一個口信,豈不等同兒戲。於是,他斷然說道:「納貢可以,求婚一事待有專門文書呈上之後再議!」
很明顯,這次會見並不愉快,造成不愉快的原因當然責任在吐蕃使者一方—至少當時陪同接見的唐王朝眾文武是持如此看法的。
那麼吐蕃使者回去之後的命運將會如何呢?他們的那位棄宗弄贊贊普是不是真的想與漢族公主通婚,最後又是否如願以償了呢?
請婚被拒驅兵入寇
戰敗引歸譴使謝罪
四年以後,時為唐太宗貞觀十二年(六三八年)八月,「常驅野馬、犛牛,馳刺之以為樂」的吐蕃首領棄宗弄贊(通稱松贊干布,為了與今人著作中統一稱謂,以下就稱其為松贊干布)突然起兵二十萬北擊吐谷渾,繼而破黨項、白蘭諸羌,然後屯兵於唐朝西部邊境松州。
自太宗皇帝繼位以來,百戰百勝的神威已經使周邊少數民族無不敬畏,「西線無戰事」的局面已持續了很長的時間,是什麼原因促使松贊干布動武的呢?
話還得從四年前那次求婚說起。
被唐太宗斷然拒絕以後,吐蕃使者只好獻上帶來的野馬、獨峰駝、天鼠皮等方物,待了幾天後便怏怏告辭。
太宗皇帝不愧是胸懷寬廣的明主,雖然沒有允婚,但對吐蕃使者還是以禮相待,除了送他一份厚禮之外,還特派行人(官職名,掌朝覲聘問)馮德遐為回訪使,「下書臨撫」—對甘願內附的吐蕃首領進行安撫。
當時的吐蕃,其首府是跋布川,又稱邏娑川(其地在今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附近)。直至二十世紀初,從古時的長安,即現在的西安前往拉薩,最快也要走上幾個月。而在一千多年以前,這段「八千里」路的旅程往往要花上一兩年的時間。
馮德遐一行,還有那位吐蕃使者是貞觀九年元月上路的。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直到這一年的年底才來到了跋布川。
跋布川坐落在一座大雪山的腳下,其地「常冰,有寒癘」,中原的人剛到那裡時很不適應。
進了城以後,馮德遐發現,跋布川的建設雖然遠不如中原的長安,甚至連長安周圍的一個縣城都不如,但也已經初具規模,有了房屋廬舍,並不是想像中的「逐水草而居」。
安頓下來之後,那個特使帶馮德遐去見松贊干布。他們彎彎曲曲走了好一陣子,穿過了好幾幢大房子,最後在一座用獸皮搭起的帳篷外面停了下來。
「難道松贊干布會住在帳篷裡?」馮德遐暗自納悶。
他猜得一點也沒錯,松贊干布確實就住在帳篷裡。《新唐書·吐蕃傳》上就如此寫道,松贊干布(當然不止松贊干布一個人,還有以後的許多位贊普)「有城郭廬舍不肯處,聯毳帳以居,號大拂廬」。
這毳帳因係獸皮製成,所以,在這高原苦寒之處乃是居家的最好場所。
聽說唐朝「天可汗」派來了使節回訪,松贊干布很高興,連聲說「有請」。
進得帳來,馮德遐發現帳內別有洞天—外面看起來毛乎乎一片的毳帳,裡邊竟能容納數百人,而且還有不少負責警衛工作的衛士,不由對吐蕃贊普生出了幾分敬意。
賓主落座以後,馮德遐向松贊干布轉達了太宗皇帝對贊普的撫問,松贊干布也表達了欲世世代代為唐朝藩屬的願望,雙方談得很是投機。這次談話中,雙方誰也沒有提及求婚一事,馮德遐是想讓松贊干布先開口;而松贊干布呢?他壓根兒就不知道有這回事。
馮德遐告辭出來後,那個在太宗面前碰了一鼻子灰的吐蕃特使心懷不忿,於是,就乘贊普單獨召見自己之機,向松贊干布添油加醋地描繪了中原一帶的女子是如何美麗,又說與吐蕃接壤的吐谷渾已經娶走了一位唐朝公主,繼而大談自己是如何地忠心耿耿,替贊普向「天可汗」唐太宗求婚,太宗皇帝差不多就要應允了,卻「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吐谷渾王橫刀奪愛,硬把一個本應屬於贊普的美人兒給搶走了。
「什麼?」松贊干布一聽國力並不如他的吐谷渾王諾曷缽竟敢公然與他作對,火騰地一下子就上來了。他也不想想其中是否有詐,便立即調集兵馬,準備討伐吐谷渾。
還在客館逗留的馮德遐聞訊趕來,勸松贊干布不要輕啟刀兵,又說他正要回長安,倘若贊普果真有意欲作大唐的女婿,可以親筆修書,派專使攜帶,隨他一起返回中原,他定當竭盡全力玉成此事。
松贊干布一聽,覺得有理,便又派那個特使作為專職的求婚使者,隨馮德遐一起前往長安,再提舊事。
儘管在心中一百個不願意再跋涉萬里,但那特使還是領命前往,因為事情是他自己惹出來的。
等他們一行到了長安,已是太宗貞觀十年的年底。當時正趕上被太宗視為賢內助的長孫皇后病逝,太宗皇帝的情緒不佳。再加上這一年三月,吐谷渾王諾曷缽已經遣使入貢,處事極有分寸的唐太宗見吐蕃來使攜來的書信中屢有辱及吐谷渾之處,語氣亦頗為不敬,心中不快,於是,通過馮德遐轉告吐蕃使者,請他們另擇使節前來,因為通婚乃國之大事,現在的使節品級太低。
見「天可汗」下了逐客令,那使者有些惱羞成怒,勉勉強強熬過了春節,即打道回吐蕃,貞觀十一年的年底,回到了跋布川。見了松贊干布,他不肯說沒完成使命是因為自己品級太低,而一股腦兒把責任都推到了吐谷渾王諾曷缽和「天可汗」唐太宗身上,說他們看不起吐蕃,認為吐蕃贊普配不上大唐公主,還說了許多難聽的話。
「好啊!」松贊干布氣得哇哇怪叫:「他們看不起吐蕃,我就讓他們看看我吐蕃的實力!」
於是,他即刻點起二十萬精兵,浩浩蕩蕩地殺奔北疆。
吐蕃的國力是不是很強,這一點筆者不敢說,但其軍力當時可是除唐王朝以外最強的。《新唐書·吐蕃傳》上說:「其鎧胄精良,衣之周身,竅兩目,勁弓利刃不能甚傷」—裝備精良;「其兵法嚴,而師無饋糧,以虜獲為資」—打仗時連軍糧都不帶,而專靠奪取敵人的軍糧為食,頗有點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的味道;「每戰,前隊盡死,後隊乃進」,這樣一支軍隊,小小的吐谷渾如何是其敵手?所以,不過旬日之間,吐蕃軍隊就將吐谷渾王諾曷缽趕出其故地,直追到青海之陰(青海湖的北岸)。一路上,松贊干布又捎帶著連破黨項、白蘭諸羌。
取得對吐谷渾作戰的決定性勝利以後,松贊干布有些得意忘形。他以為大唐的軍隊也會像吐谷渾一樣不堪一擊,於是,揮二十萬得勝之師「入寇松州」—向大唐軍隊挑釁。
來到松州城下之後,松贊干布命人前往唐軍營中下書,同時貢上金甲一副。在書信中,松贊干布狂妄地說,他揮二十萬大軍,前來迎娶大唐公主,「公主不至,我且深入」—倘若大唐不乖乖地將公主送出,他就要率軍深入唐境。
松州都督韓威一開始根本沒有把松贊干布放在眼裡,只帶了一支幾千人的隊伍「輕出戰賊」,結果,大敗而歸。松州都督府下屬的各少數民族乘機紛紛起兵,回應松贊干布。消息傳到長安,太宗力排眾議,決定先予輕易犯邊的吐蕃軍隊以堅決的回擊。
唐王朝很快調集了四路大軍:以吏部尚書侯君集為行軍大總管,出當彌道;派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領兵出白蘭道;派右武衛大將軍牛進達出闊水道;派領軍將軍劉蘭出洮河道,四人共率精兵五萬,進討吐蕃大軍。兩軍各在松州城下安營紮寨。
那侯君集雖然稱不上大唐數一數二的戰將,但也是與秦瓊(叔寶)、程知節(咬金)等人一起入選唐太宗凌煙閣的二十四功臣之一,用兵十分了得。到達松州城下的當天夜裡,侯君集就親率一支敢死隊,銜枚夜行,偷襲吐蕃軍營,斬首千餘。
松贊干布失利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吐蕃首府跋布川,朝中一些一向反對對唐用兵的貴族堅請松贊干布罷兵,甚至有八人還以死相諫。迫於內外的壓力,松贊干布「始懼,引而去,以使者來謝罪,固請婚」。
太宗經過深思熟慮,覺得對吐蕃宜撫不宜戰。所以,當吐蕃使者到來時,他很快就做出了兩項決定:一是接受松贊干布提出的停戰謝罪的請求;二是許婚,答應將一個宗室之女收為義女,封為文成公主,下嫁吐蕃。
但是,太宗盯了那使者一眼,嚴厲地對他說:「吐蕃迎親的人員品級要高!松贊干布不能來的話,最低也得有大論薛參加!」
使者趕緊跪下謝恩,說是立刻回去稟報松贊干布。
此次大唐與吐蕃也算是不打不相識,經過松州城下一戰,雙方不僅增進了瞭解,就連和親一事也原則上達成了協定。
當然,和親過程中,不乏一些有趣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