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吃的歷史悠久,其飲食之道,充分地體現了中國文化內涵的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歷來的文學家、詩人,對美味佳餚都極盡歌詠,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
本書作者從中國文化觀點,釋析飲食之發展變化;以考古學的觀點,探討中國飲食的由來,並進一步敘述了飲食與傳統文化、時節、醫藥、藝術、禮儀等密切的關係,涵蓋之內容包羅萬象,令人不禁對中國飲食文化的深遠,為之驚嘆。
第一章 飲食與中國遠古文化 飲食之道,似乎本無什麼深奧的學問,酸甜苦辣鹹淡香,誰人不知盤中味?知其味還是比較容易的,但大多是淺嘗輒止,未必是深知。真正的知味,還應當知源曉流。飲食之道,體現的文化內涵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由歷史長河中沉積下來的飲食文化遺存,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它的遠源和長流。回望這浩蕩的文化源流,可以深刻感受到中華文明雄厚根基之所在。 飲食是人類的本能需要。人類自出現在地球上的那個時代起,正是在不斷開發
序文:笨嘴談吃 不論對什麼事物,但凡體驗一多,便能之乎者也地說出點道理來。再若肯接著鑽研一番,不留神也許會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專家。如果這道理站得住,那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專家,而且是同一行當的專家,這行當即是﹁吃道﹂。人人每天都離不了飲食這件事,有意思的是,最後絕大多數人都 有成為吃道的專家,辛辛苦苦吃了一輩子,也未必對吃道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我為讀者寫了這本書,自以為是研究吃道的,似乎多少說出了一點道理,這是自我感覺,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