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焦慮法》
★亞馬遜4星好評推薦★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都懂的焦慮心法★
★榮獲《商業週刊》選書★
焦慮不是一種病,而是你與生俱來的預見能力,
傾聽大腦提供的焦慮訊息,引爆人生的倍數成長!
「你想太多了。」「別那麼焦慮,會沒事的。」「焦慮會毀了你,你太擔心了。」這些話,你是不是常常聽到,甚至覺得很有道理呢?
我們時常把焦慮視為糟糕的情緒,需要被壓抑、被克制,
但你有沒有想過,焦慮是突破盲點、開創新局的關鍵引擎?
◎人類文明成功的核心,正是被當代社會唾棄的焦慮!
焦慮是保護我們的重要防衛,是激發我們潛能的情緒。從創世以來,人類便運用焦慮激發創造力、勇於探索未知之地,為何焦慮有這種魔力?
根據神經科學的研究,「防禦腦」便是焦慮的核心,會下意識的評估風險、預想未來,並掌握大局。
這種防禦能力幫助人類度過上古時期、開創偉大文明,也促使了大企業家預見未來趨勢、搶占先機。可以說,如果沒有焦慮,人類難以擁有先進科技!
◎焦慮與獎賞機制相連,不舒服才能逼你求得獲賞!
人類大腦具有獎賞機制,而焦慮便與獎賞機制緊密相連,當人們藉由實際行動緩解焦慮時,大腦便會釋放讓人愉快的多巴胺,為你帶來難以想像的成就感與自豪!
為了讓你起身行動、追求獎賞,焦慮就必須難受到難以忽略,但焦慮只是一個來自未來的訊息包,只要擁抱焦慮的不適、傾聽預知的未來,便可運用大腦內的獎賞機制,創造人生新局!
◎逃離焦慮迴避悖論,掌握高度專注與快速決策的不二法門
焦慮所帶來的感受,就像是個黑洞,當焦慮來襲時你按兵不動甚至忽視,卻會導致你正面受到焦慮浪潮的衝擊,你越是想逃離焦慮,焦慮就越會追著你跑,這是因為你深陷焦慮迴圈卻毫無自覺!
為了突破焦慮迴圈,你必須要先釐清焦慮的聲音,判斷焦慮的類型並做出相對應的行動,並逐漸從「刻意練習」邁向「自主運用」,在適當的時機掌握焦慮心法,促進大腦快速決策與大局掌握,為你帶來豐碩的成果!
◎這本書可以讓你學到的
1.認識焦慮的腦迴路,理解防禦腦如何預知事件發生
2.掌握社交腦的價值,用來改善焦慮情境
3.理解社交媒體如何影響大腦與情緒,並學習控制
4.學會如何刻意練習與焦慮共處
5.判斷焦慮的類型,並做出相對應的反應
《這一年,我靠植物找回自己》
讓心裡的缺口長出綠芽──寫給城市綠地的療癒系情書
啟動自我身心覺察,成為自己的情緒園丁
人類跟植物一樣,可以在自己的美好時光裡修復和成長
植栽療癒 X 千禧世代 X 城市觀察
「早已有無數世代為了尋求城市裡的炫目財富,離開童年居住的鄉村。我們並非是最先這麼做的人。
但最終,土地呼喚著我們回歸。而我們發現自己正在尋找,一個能帶來療癒的綠色空間……」
★《獨立報》、《金融時報》、《i》、《Gardens Illustrated》年度選書
★ 2020年英國溫萊特自然寫作獎入圍
-------------------------------------------------------------
當愛麗絲還是個小女孩時,她最喜歡爺爺的花園──自由、靜謐而美麗。20年後,住在倫敦南部一間狹小公寓裡的愛麗絲,花園裡的童年時光感覺就像一場夢。
她發現自己內心空洞、滿身傷痕。過著行李箱生活卻冀望著家的溫暖的她,開始學習種植。她在窗台跟排水板上培育盆栽跟藤蔓,讓她的新空間充滿綠色。她的心境隨著植物一起,歷經四季枯榮。看著一片片綻開的花瓣跟嫩葉,她感覺獲得重生。
在這個運轉得過於快速的世界裡,本書將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根。
-------------------------------------------------------------
是成長誌,是植物史,也是寫給城市綠地的情書
植栽有助於讓人恢復健康,是從事植栽者所熟知的一項事實;但是,對那些不熟悉土壤、根部、以及生長的人來說,植栽的療癒力量宛如天啟。
這本書述說了植物與大自然如何使一個女人在深受創傷的分手後康復,同時更教會她如何連結起自己的過去,以定義她即將蛻變成的那一個人。
作者愛麗絲.文森的筆觸著實優美,她將自己個人與家庭的故事、更廣泛的女權主題、如何放慢腳步學習正確看待事物、植物史以及實用園藝建議等等融為一體的方式,令人深受啟發。一部分是成長誌,一部分是植物史,一部分是她寫給倫敦綠地的情書。
千禧世代植栽熱潮,女性與植物的緊密關係
愛麗絲拆解了她自己,以及她的世代對植物的執迷──即便是在狹小、沒有庭院、租來的公寓中,對植栽的熱情與熱潮仍是不減反增。Instagram 上滿是精心設計的美麗盆栽,結合綠化植栽的服飾店、書店或餐廳,以及市集裡販售的上千種植栽玻璃容器與仙人掌。我們正逐漸朝向將植物當成「緩慢」運動的一部分,當成一種正念;又或者當我們有了孩子後,可以實現一種培育或創造的渴望。
愛麗絲檢視女性栽種植物的歷史,發現植物學不但是唯一可接受女人對其產生興趣的學科,更是一項被排除於專業能力之外的學科;我們的庭園與景觀,都是以男性的感受來設計的。愛麗絲從歷史中重新發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女性植物學家,並在她找到自己在世上的定位時,賦予了她們遲來的聲音。
歷史、城市、時尚與綠色植物的共生
書中充滿了可被反覆引述的奇妙事實:你知道「蕨類狂熱」(pteridomania)是維多利亞時期對迷戀蕨類植物的熱潮──在十九世紀席捲了中產階級的客廳並影響了時尚藝術──所取的名稱?你可以從蕨類紋身的激增以及時尚壁紙上看出,這股熱潮現在又回來了。或是,我們在倫敦隨處可見的無數醉魚草,正是因為當初的倫敦大轟炸事件,使得許多由石灰砂蓋成的維多利亞建築倒塌,石灰砂滲入許多轟炸地區的土壤,正適合讓醉魚草蓬勃成長?
閱讀本書是一種純粹的樂趣,不論你是否熱衷植栽;同時,作者優美動人的散文,更是讓人驚豔不已。
崔西.丹尼斯-蒂瓦里博士(Tracy Dennis-Tiwary)、愛麗絲.文森(Alice Vincent)
崔西.丹尼斯-蒂瓦里博士(Tracy Dennis-Tiwary)
紐約市立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心理學及神經科學教授,同時也是壓力、焦慮、與復原力研究中心(Stress, Anxiety, and Resilience Research Center)主任、亨特學院健康科技中心(Center for Health Technology at Hunter College)共同執行董事,研究成果曾為數十家媒體所報導及採訪。
愛麗絲.文森(Alice Vincent)
曾任《電訊報》(The Telegraph)記者及園藝專欄作者,現為企鵝書屋專欄編輯。她是千禧世代熱衷植栽的代言人。在2014年自學植栽後,愛麗絲開始透過(新聞電子報兼Instagram帳號)Noughticulture及各大平台專欄,分享她在城市植栽方面的冒險經歷。此外,她也跟杭特(Hunter)雨靴、法諾琳(Finery)女裝服飾、季候風(Monsoon)服裝及配飾、希蒂力(Seedlip)無酒精烈飲等公司合作,亦曾為英國首間植物寄宿旅館派奇植物(Patch Plants)旅館主持工作坊及YouTube頻道。
洪慈敏、陳雅馨、鼎玉鉉
洪慈敏(負責高效焦慮法1~3章)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國際關係碩士,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現為專職口筆譯者。
陳雅馨(負責高效焦慮法4~10章)
臺大社會所畢業,清大社會所博士班修業畢,自由譯者,單獨譯有《大腦與意識的知覺》、《路西法效應》、《聖經的教養智慧》、《重播》、《失控》、《正義與差異政治》等書。
鼎玉鉉
曾任國內法律暨政策研究員、德國基金會實習行政助理、英文教師、華語教師及精品銷售員。研究範圍隨著人生機遇變化,一路從嚴肅的國際政經局勢、國內新創產業發展、人文展覽藝術涵蓋到日常生活中的心靈哲思。目前旅居德國柏林,同時是臺北市翻譯工會的一員,專職書籍翻譯、華語教學、寫作。
譯有《別讓地球碳氣》、《世界地圖祕典》、《世界文字圖解簡史》、《我的美好不該是你騷擾我的藉口》、《從地圖上的時間看歷史》、《白令海峽的輓歌》、《這一年,我靠植物找回自己》等書。
合作信箱:elsahuang86@gmail.com
《高效焦慮法》
序言:焦慮守護神的建議
第一部、我們需要焦慮
焦慮是什麼、有哪些作用,以及它如何依賴人類強大的未來想像力。
1.焦慮是什麼與不是什麼
焦慮是一種複雜的情緒,與恐懼有關,但又截然不同。它的強度從日復一日的擔憂到無以復加的恐慌都有可能,但不管我們落在哪一個點,焦慮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可能與我們想像的不同。
2.焦慮存在的原因
這種情緒已經進化,讓我們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更加機智。焦慮的生物學顯示出我們為什麼需要這種難熬的感受,以及它為什麼要令人不舒服才能發揮作用。焦慮超越了我們基本的戰鬥/逃跑反應,因為它根植於我們對社會連結和未來報酬的原始慾望追求。
3.焦慮未來式:選擇屬於你自己的冒險
焦慮會出現,是因為我們會去思考和準備未來,但我們對焦慮的誤解讓我們看不清這一點,所以它才會一直都是負面和傷人的體驗。
第二部、我們對焦慮的誤解如何形成
我們為什麼及何時對焦慮產生誤解,還有科學和現代生活如何讓這種情形雪上加霜。
4.把焦慮當成疾病的故事
心理學和醫學把焦慮變成了一種疾病。但早在這之前,中世紀有關情緒和靈魂生命的觀點就已經將焦慮妖魔化。我們學會避免和壓制它,但這麼做只會讓它失控。
5.舒服地麻木
我們把焦慮當成一種不必要的折磨,竭盡所能地擺脫它。被廣泛且過度使用的抗焦慮藥物和止痛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導致了破壞性甚至致命的後果。
6.怪到機器頭上?
數位科技是不健康焦慮的元凶,因為它助長了逃避心態,也破壞了有益的社會連結。然而,把有問題的焦慮全都怪到科技頭上是不對的,這忽略了問題的複雜性,讓我們難以思考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利用數位科技。
第三部、拯救焦慮
把焦慮看成盟友將改善生活的每一個面向,還能讓機智、創造力和快樂大大提升。拯救焦慮也是在拯救我們自己。
7.焦慮的推動器: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讓我們緊張兮兮。我們可以靠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來想辦法面對不確定性,即使是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情況下,也能敞開心胸接受以往想像不到的可能性。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焦慮就是祕方。
8.激發創造力
只要我們願意接受焦慮的不適感,傾聽它的教導,就能變得更有創造力,無論是在創作藝術作品,還是在想晚餐要煮什麼。
9.孩子們並不脆弱
面對孩子的焦慮,我們太常以適應和過度保護去回應。這麼做是出於好意,因為我們認為孩子很脆弱,但這是錯的。當我們不再害怕孩子和自己本身的焦慮時,就可以幫助他們成為堅強又有韌性的人。
10.以正確的方式焦慮
如果你讀到這裡,代表你已經改變了對焦慮的看法。是時候做出行動了。
謝辭
註解
《這一年,我靠植物找回自己》
前言
六月
────他說出那句話後,我的世界開始崩解。罌粟花對此一無所知,不顧我的心碎,在陰鬱的空間開出宛如救贖的芬芳。
七月
────憤怒、正義和心碎,促使女性和植物走到了一起。女性將園藝變成所有人都能參與的事物,更為自己挖掘出植物蘊含的慰藉與喜悅。
八月
────我們為何總像植物一樣,想回溯自己的根源?看著身懷六甲,卻仍想種出一片宛如童年老家旁的大葉醉魚草的姊姊,原來,懷孩子跟養植物是如此相似。
九月
────高線公園是倫敦最特別的景致。它由人建造,卻被人遺忘。秋天很快就要來了。我需要燃燒,需要明確處理不得不捨棄的事物,才能挪出沉思的空間,迎向即將到來的冬天。
十月
────在公園裡,交通全都靜止,時間得以壓縮。我感覺自己在公園裡獲得了提升:從那些緊張會議與糟糕結局中提升,以及神智混沌、虛耗光陰的下午中提升。
十一月
────手上這株從別人那「繼承」來的鏡面草,是園藝重視分享的獨特語言。這種來自中國雲南的植物是如何源遠流長、千里迢迢,飄進每個英國人的家裡。它是愛的產物,持續散播,並努力活著。
十二月
────在阿姆斯特丹的耶誕夜,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經準備好,準備好再度失去一個人。我透過園藝勞動分散注意力,卻無法注意到植物依然在生長。確實,事物依然在增長。
一月
────忙碌是千禧世代的常態,但這幾年「慢活」逐漸成為網路搜尋關鍵詞。也是在這時候,我的朋友、朋友的朋友、陌生的網友,都開始來和我談論植物。渴望植栽綠意的千禧世代,正在學習如何慢慢來。
二月
────在倫敦不為人知的綠地裡,帶著反叛精神的鮑寧頓廣場,就是個由大自然主宰的地區。游擊式園藝更是由居民所號召,希望在城市廢墟中,種出得以開花結果的東西。
三月
────櫻花的綻放,代表著一個新的開始。我從含苞待放的東京,返回繁花盛開的倫敦。陽台上的山茶花開了,風信子炸成一片醉人動亂,託鄰居照顧的豌豆苗也綠意盎然。它們全都在窗門口,迎接我回家。
四月
────倘若我能自己決定,承受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風暴,那麼回報就會存在於所有事物之中。就像春日晚間信步走過蘇活區的那份閒適,或是足以迴避他人的期待、強大無畏的能力。
五月
────生命正湧進這座城市,我的身心都反映了這點。我寧可帶著好奇,放任一切自由生長,看它們能變得多美,而不是持續努力去控制一切。畢竟,生命是如此不羈。
尾聲
謝詞